2007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论(12)

时间:2025-07-11

2007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论文

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课文导读"中说:"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显而易见,这一单元讲述的是"亲情"的主题,这篇文章在这单元中着重突出的是兄弟亲情。结合单元前后的整体安排,这位教师这样的处理无疑是正确的,是成功的。
课堂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教材编排的整体性,要综合考虑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若脱离整体对局部作价值判断是无多意义的。一节课也许并不完美,而一旦当它置于"课群"之中,却往往能建构一个完美的学习过程。因此,评课者必须树立"课群"概念,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及教材编排的整体性,将课例纳入教学全程去评
价。
(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一节课其实只是面向学生终身学习这一漫长过程中的一个小点。一节课之所以那样教而不是这样教,不仅有来自前课、后课的依据,更有学生学业差异与个性需求的原因。
【案例】在评"品读母亲"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们不明白授课者为何将七年级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爱我家"主题改为"品读母亲"主题。大家认为这样做打乱了教材安排的系统性,对这种擅自变换教学内容的作法表示担忧,觉得难以评价。
【评析】在这个评课案例中,评课者关注了教材编排的系统性,能将课置于课群中去评价,但却忘了评一堂课不仅要着眼于教材安排的整体性,还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体性。据授课老师介绍,这个设计缘于《金色花》的拓展教学,当时老师问了一连串关于母亲的问题,如生日、爱好等,大多数学生一脸歉意,茫然不知。教师认为爱家得先爱母亲,便修改了综合性活动主题。这位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对教材的编排情况加以调整修改,尊重了学生思想的发展状况,修改主题后更有针对性,学生感悟相对加深,目标达成度更饱满。学生的反馈证明,这样的调整设计是有震撼力的,及时弥补了发展中的缺陷,尊重了学生发展的连贯性、整体性。评课者若不了解学生情况,是无法对这节课做出合理评价的。
长期以来,评课者大多在匆匆忙忙中就课论课,极少深入了解上课班级的学生状况。离开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考虑,一节设计再精致,考虑再周密的课,也只是体现教师基本功的一个舞台,并不能说明课的实际效
果。评课必须在考虑学生发展整体性的前提下进行。
四、增强"生成"意识,注重评价课堂生成资源
新课改以来,教师重视了对客观存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对课堂上非预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还不够关注或缺乏应对经验。在评课过程中,评课者若能增强"生成"意

2007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论(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