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11)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目标明确、提前参与、从实绩出发、及时交流、重在鼓励、真诚相符、表杨要坦率真诚、化解消极因素、思想开放、少批评、
尽可能使人们对工作感兴趣、不要怕放权、少威胁、宽宏大量、关爱员工。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
内容:1 人类的基本需要(按照重要程度和产生顺序依次可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 人类需要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
3 人类需要的动态性、发展性与个体差异性
二、成就需要理论(戴维`麦克利兰)
内容:1 人的社会性需要并非与生俱来
2 人类社会性需要的内容: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3 有效管理者的需要结构:高度权力需要,适度成就需要,低度社交需要]
三、双因素理论(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1 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
2 激励因素(满意因素)
3 不同需要追求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4 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使工作丰富化
工作丰富化的含义:1 职务内容的扩大化 2 工作意义的丰富化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维克托`弗鲁姆)
M(激励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1 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 绩效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3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二、公平理论(亚当斯) 20世纪60年代
1、公平的含义及其影响
含义:人们觉得公平,是因为人们感到他们得到的收益与他们的投入如时间、努力、经验等是相称的
2、不公平条件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人们采用下列方式中的一种重新确立公平感:
1 改变自己的投入与收益 2 改变他人的投入与收益
3 既改变自己的投入与收益,又改变他人的投入与收益
4 通过自我解释,使客观上的不公平变为主观上的公平,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
5 为了摆脱由不公平感所造成的情绪波动,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通过发牢骚、泄怨气、或制造人际矛盾等手段,去得
到“新的补偿”
6 如果一个特定环境总是使人感到不公平,员工就会要求离开这个环境到组织中的另一个地点或部门工作,甚至是调出组织 理论的核心内容:人们不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三、波特—劳勒模式(莱曼`波特和爱德华`劳勒)
基本观点:一个人的努力程度由工作获得报偿的价值(奖励的价值)和个人觉察的努力以及获得奖励的概率所决定
1 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程度取决于激励力的大小
2 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努力的程度,还取决于个人能力以及对所承担目标的任务的了解程度
3 奖励的价值应以工作绩效为标准
4 一个人对奖励满意与否以及满意程度取决于他以奖励是否公平的判断
5 人们对所得奖励满意与否以及满意程度将影响下一次承担目标任务的行为
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或修正理论(布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1、强化的含义: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2、强化的类别:
依发挥上的差异分: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消退四种
依据使用侦繁率和时间方面的差异分:连续强化、间断强化
3、强化的原则:
上一篇:一分钟精彩的自我介绍
下一篇:万年青的养殖方法和主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