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撰&183;&183;小儿药证直诀(4)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小儿药证直诀
方。
外台引崔氏(外台秘要三十五卷)
麻黄(一分去节)、大黄(一分)、
杏仁(二分去皮尖熬令变色)
右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杏仁别捣如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讫,
内密器中。一月儿服如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之,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
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为度。
(笺正)此二方皆是古法,所服甚少,故不为害。然温病发热,
究非发表一法所可无投不利,此读古书者,不可拘守成法者也。
三、五藏所生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聚珍本作搐)虚则卧而悸动不不安。
(笺正)儿之惊搐,多由稚阴未充,火升气升,肝阳化风上炎,
是即西学之所谓血冲脑神经病,故猝然而作,知觉运动顿失常度。
古人不知有脑神经之功用,恒谓知觉运动皆以心为之主,遂以惊为心病。
寿颐则谓心阳太亢,气火上升,亦与西学血冲脑经之理,同条共贯,所言病情病因,
无甚歧异,但彼此立说,各道其道耳。叫哭发热,渴饮抽搐,是为火气有馀之实症,
治宜泻火清心,并须镇摄肝肠,以抑上升之气火,则脑神经功用可复。
若心液虚而卧寐中悸怯不安,则宜养液甯神者也。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
温则内生气。
(笺正)肝藏合德於木,性情刚果,最易横逆。肝阳既动,则火盛生风,
是为气火太盛,内生之风,幼科急惊,陡然而发,皆属肝病。目直大叫,
亦即气血上冲,而脑神经受其刺激,故目定直视,不能旋转,呵欠亦气逆不下,
升多降少之徵。项急即痉直,亦脑神经病,不可以仲景痉病之例,认作太阳。
顿闷者,即猝然闷绝,人事不知之状,皆西学之所谓脑经病也。咬牙者,
睡梦中齿牙轧轧作声,有因於胃火太盛者,亦有因於脾胃虚寒者。火盛属实,
虑其猝有急惊之变,脾寒属虚,虑其将作慢惊。下文心热条中,有咬牙一症,
即是实热,而此以为肝虚,岂不自矛自盾。气热则外生气以下十一字,文义费解,
盖展转传写,必有哵误。
此当阙疑,不可再为涂附。
脾主因,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
(笺正)困者,盖言倦怠嗜卧之意。然脾主困三字,措辞殊觉不顺。
然今
之苏浙间俗语,谓睡眠曰困,乃字书所无之义。仲阳先世,系出吴越,
或当时已有此谚,所谓实则因困睡,确与吴越俗语相合。盖脾热则清阳不司布 ,
故懒倦而多眠,身热饮水,皆热徵也。又脾为湿困者,亦多眠睡,若脾虚且寒,
则上吐下泻,不司健运之职矣。脾虚而肝得乘之,侮其所不胜,则亦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