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撰&183;&183;小儿药证直诀(16)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小儿药证直诀
液。
肝主泪,肺主涕,心主血,脾为裹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侤,以泪出如水,
其色青小,肺为脓侤,以涕稠浊,色白而大,心为斑,心主血,色赤而小,
次於水侤,脾为疹,小次斑疮,其主裹血,故赤色黄浅也。涕泪出多,
故脓侤水侤皆大,血营於内,所出不多,故斑疹皆小也,病侤者,涕泪俱少,
譬胞中容水,水出则瘦故也。
(笺正)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藏血秽,此庸愚之见,太觉可嗤。
抑知儿未诞生,本无需食,何论其秽与不秽。五藏分证,尤不 当,
且辞句又皆不甚了了,本无研究可言,是当存而不论。
始发潮热,三日以上,热运入皮肤,即发疮疹,而不甚多者,热留肤腠之间故也。
潮热随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侤之类也。
(笺正)此节文义,亦不条畅,存而不论可也。
痘疹始出之时,五藏证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哬凉耳凉是也。
哬耳俱属於肾,其居北方,主冷也,若疮黑陷而耳哬反热者,为逆也。
若用百祥圆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病也。
(笺正)痘发之先,身必获热。耳凉哬凉,是肾不受热之徵,庶为顺候,
若痘疮黑陷,而耳哬皆热,则肾藏热炽,相火燔灼,故主以百祥丸之大戟一味,
泻肾家相火实热。
凡疮疹若出,辨视轻重,若一发便出尽者,必重也。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
出稀者轻,外黑 赤者,微重也。外白裹黑者,大重也。疮端裹黑点如针孔者,
势剧也。青乾紫陷,昏睡,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凡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及受风冷,必归肾而变黑,难治也。
(笺正)痘证发热,而见点极速,多属极危极险之候,良由毒焰太盛,故发之暴,
无不周身密布,泄尽真元,卒於不治。内外微红者,火焰尚微,故为轻证。
外黑内赤者,外虽热炽,而根本之血液尚充,故为重症中之较轻症。外白内黑,
则根本之血液已变,甯非危候。若黑点有如针孔,是为焦陷,毒势甚盛,
而血液不继,不能外达,凶险何如,青乾紫、陷昏睡以至二便不通等证,
无非毒有馀而阴津不足,无以化浆透达,尽是危侯。
此条辨证,虽止寥寥数言,而虚实夷险,已为指示南针,树之正鹄,中道而立,
能者从之,因端循
绪,学者其亦可以举隅三反矣。外受风冷,何以必归肾变黑,
盖痘疮本是胎中所郁之热毒,必以透泄为顺,闭塞为逆,如痘将发而外有风冷束之,
则皮毛之气,窒塞不通,痘毒又何从透达,势必愈遏而毒焰愈炽,所以变黑难治。
下条所谓盛寒归肾变黑者,亦即此理。
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