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撰&183;&183;小儿药证直诀(13)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小儿药证直诀
赤,剧则搐也。
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利惊圆主之,以除其痰热,
不可与巴豆及温药大下之,恐蓄虚热不消也。小儿热痰客於心胃,因闻声非常,
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虽不因闻声及惊,亦
自发搐。
(笺正)古人皆未知脑之神经,故仲阳止谓急惊热生於心,要之气火升腾,
病情病理,章章可据,仲阳固亦明知之,急惊兼证,未有不现阳升之状,热盛风生,
上激入脑,其势迅疾。阳盛阴虚四字,悬之国门,必不能增损一字,
其证之多有痰涎蟠踞者,正以气火俱盛,挟其胸中固有之浊涎,随而上涌,
须知痰是有形,而无形之气火,尤为猛厉,一经攻下,则无形之气,有形之痰,
顷刻下坠,无不捷效之理,惟是阳证,故谆谆以温下为大戒。
仲阳又谓热极则不闻大声,不受惊恐,而亦自搐,正惟气火陡动,倏尔升腾,
并无假乎外来之感触,颇能说明神经所以受激之理,认证极真,说理极 ,
真不愧儿科圣手。
三十、
慢惊
因病後,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 ,昏睡,睡露睛,
此无阳也,栝蒌汤主之。
(笺正)急惊纯是实热。慢惊纯是虚寒。良由脾肾阴阳两衰,脱绝於下,
而浊阴之气,亦复上升,冲激及脑,而为抽搐,但其气已微,纵能激动,亦是无力,
故抽掣搐搦之势,必缓缓震动,毫不暴烈,此慢惊所以命名之义。钱谓因於病後,
或吐泻之後,脾肾阴阳,皆已惫极,故慢惊兼证,无一不露虚塞疲惫之形。
所谓无阳者,实是阴阳两竭之候,故此证治法,非大温大补,不能回黍谷之春,
不仅温煦温和,可以有效,此惟乾隆末年武进庄在田之福幼编,论证极精,
用药最当。仲阳所主之栝蒌圆,则所谓大辂椎轮,古之模型,不适今人之用。
或谓慢惊既亦是气血之上冲脑经,则尚属浮阳,何以见症纯阴,而无一毫阳焰气象,
且既属气血上升,何以投之温剂而亦能桴应,寿颐谓此是脾肾真阳已竭,
阴寒之气上冲于脑,虽亦是神经为之震动,而彼为阳热上乘,此是阴气上激,
见证显然,确有可据。
病情实是天渊,而所以上冲扰脑之理则一,故知觉运动,亦能陡然失其常度,
或为抽搐 ,或为角弓反张。慢惊见证,颇似与急惊无别,
但以牵掣形态
之急遽怠缓,有力无力为辨,而其他见证,及色泽剎舌,
更是绝然不同。凡大人之内风类中,闭者多属实热,脱者多属虚寒,而其昏瞀无知,
不遂不仁等症,固皆无异,其理亦复如是。拙着中风 诠,已详言之矣。
凡急慢惊,阴阳异症,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世间俗方,
多不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