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导师制(21)

发布时间:2021-06-05

在高中实行导师制。

缺乏人格来衡量,这表明人格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共融体,它既受生物遗传的制约,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独立人格的养成时期,加强中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很关键。正象树苗成长,曲直定向,功在园丁,教育者对人的人格成长作用极大。在中学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引导中学生人格的成长,犹如园丁育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到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将主要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将是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由这一意义来说,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关系到未来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导师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主要是引导其避免戏剧型人格(歇斯底里型)、自恋型人格、依赖型人格、逃避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分裂型人格等人格障碍的出现,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者。

以上关于中学“导师制”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论述旨在抛砖引玉,诚望教育界同仁商榷,以使这一制度得到完善,最终走向实施,为广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片天地。此举也许是杯水车薪,但若干杯水汇聚到一起,不就成了浩瀚大海吗!

注释: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日报》 1999年6月17日。

[2]、[12]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49页、第51-53页。

[3][捷]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第140页。

[4]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11月25日。

[5]黄秋兰《论当代中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湖北教育科学》1998年第5期。

[6]刘朝《心理疏导:请为“太阳”伸出手》,《文汇报》1996年12月23日。

[7]《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信息日报》1998年12月9日。

[8]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1998年7月15日报道。

[10][法]卢梭著《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11月第一版,第26页。

[11]1989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第2823页。

[1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第233页。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