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导师制(13)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在高中实行导师制。
以上四个环节,是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就学校的最一般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建设提供的策略,策 略的核心依据是名师效应。选择班主任,组建教学班子是依据名师的个体效应,学生以及家长对教学班子的选 择是由多个名师所构成整体效应的体现。至于学校的其他的辅助教学形式的组织建设,如培优课、补差课、选 修课、第二课堂等,谁教谁的问题操作起来就非常简单了,在此限于篇幅不作赘述。
三、教学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让教师和学生自己来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使然,是教学充分尊重教师与学生个性的结 果。因此中学“导师制”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个性教育,既尊重教育者的个性,也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 既然如此,它的教学培养目标,就不能是“一刀切”的,它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培养目标的不同而 显丰富多彩。
教学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不是要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所提出的“五育”之外,再增加多少新的教学培养目标 ,或者说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再增加什么样的发展,而是在实现“五育”,发展学 生身心的总目标统摄下的具体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是通过具体教学目标的多样化使我国的“五育”教育目标得 到真正的实现。
1.面向学生的个体制定教学目标
真正的个性化的教学不是直接面向个体的教学,而是围绕个体来制定教学培养目标的教学。现行的教育模 式,都是围绕学生群体来制定教学培养目标的,最多也只是分类(按层次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教学培养目标 ,这并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的个性化,不管其教学方式是面对群体还是面对个体。
面向学生的个体制定教学培养目标,首先要透彻地分析教育对象群体中各个个体的个性差异:有的成绩差 ,能力强;有的成绩好,但能力差;有的大方,能说不能写,有的腼腆,能写不能说 在此基础上,确定每 个学生的发展的侧重点,以统一目标下的由学生个性差异决定其发展侧重点的不同来体现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的个别性。面向学生个体制定教学培养目标,其次要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群体中各个体与总体培养目标的不同 的距离,有的已接近实现总体的共同培养目标,有的则距离很远 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学生在规定教育时 间内实现总体共同教育目标的不同的量与度,以此来体现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制定的个别性。第三是深入分析 教育对象群体中个体的超常性(这虽然也属于个性差异,但有其特殊性,故单列),如特异功能、非常突出的 智能与运动能力、特长等,在此基础上确立该类(个)学生的特别培养目标,以超越总体共同教育培养目标来 体现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制定的个别性。
2.根据教师的特长与教学兴趣来强化突出某些教学培养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只强调学生的个性专长,不强调教师的个性专长,不是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的特点。中 学“导师制”教育特别强调教师的个性与专长并注重发挥它的作用,把它当作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 一方面,注意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兴趣与专长,并把它提高到作为影响教学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条件来认识 。另一方面,给教师的这种教学兴趣与专长以广阔的用武之地,突破教学总体的共同的教学培养目标的限制, 根据教师 的兴趣与专长,制订出与之相关的超出常规的培养目标,进行各种超常和专长人才培养,充 分拓展中 学教育的培养空间,极大地提高中学教育的力度与效度。
四、教学形式的高度灵活性
教学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必然会带来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仍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仍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授课方式,但班级 授课制与课堂教学绝不会成为中学“导师制”教育的桎梏,它要形成一个以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为主体的辅 之以其他教学形式的灵活的综合教学模式,参与其中的其他主要教学形式有:
上一篇: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