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导师制(12)

发布时间:2021-06-05

在高中实行导师制。

内容。

一、以名师为立校之本

中学“导师制”教育,顾名思义,是以“导师”为中心的教育,离开了“导师”,就不存在什么中学“导 师制”教育。那么,什么是导师呢?导师就是学有专长的教师,就是名师。所以,在中学“导师制”教育的办 学模式中,名师就是立校之本。

(1)以名师树学校的品牌形象,学校靠名师得声誉,上档次, 从而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

(2)围绕名师订培养目标,组织课程,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 制订教学方案。

(3)靠名师揽学生,创办学效益。

(4)借培养名师为手段,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促进学校的再发展,学校把培养名师的工作当作是 学校治校的一项基本策略。

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运作的关键,是产生名师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像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一样, “筑巢引凤”,吸纳名师来校任教;另一方面,这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学校要注重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名师。 这也就是说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的运作,不再只是传统的“教”与“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现代教学的 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教师培养提高的问题。从运作的角度讲,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的实施应 该有一个过程,名师的成长过程就是该教育模式的实验探索过程,一个学校名师的成熟就是该校中学“导

师制 ”教育模式成功的标志。

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四向选择

谁教谁,过去都是由学校一方进行计划安排的,教师没有选择学生的自由,学生也没有选择教师的自由, 家长更是不得参与选择了。这也是教育上的“计划经济”。这种由学校进行的统一的计划安排,不仅教师受害 ,学生和家长受害,连学校自己也受害,因为由此产生的多种复杂的人事纠葛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 麻烦,由此造成的教学质量的不良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了损害。

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要放下这一“包办”的包袱,让参与教学的各方自己来选择,这种学校、教师、 学生、家长的四向选择,是要强化学校教育各方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从而实现教学管 理的科学化。其运作方法是:

1.学校提供选择班主任的建议。由学校行政在学年开始之前,对各个教师的教学业绩、在教师和学生中的 威信与影响、教学个性等进行认真研究,初步确定班主任人选。

2.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双向选择。将学校初步确定的班主任人选交教师进行广泛的讨论酝酿,然后班主任 挂帅进行“组阁”——组建班级教学的教师班子。这个“组阁”过程是一个教师和班主任的双向选择过程,班 主任挑选任课教师,教师挑选班主任。这个“组阁”过程是一个对班主任的重新确认的过程,如果班主任没有 教师追随,“组阁”不成,就不再担任班主任工作;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对教师的选择过程,如果不能被班 主任邀请参与教学班子组建,就要“下岗”。

3.教学班子与学生、家长的双向选择。教学班子组建完成,即向学生公布并开始接受学生报名,这也是一 个接受学生及其家长的选择过程。如果某一个教学班子不能得到学生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报名数极少甚至没 有的话,这个教学班子也就面临解散的危险。

4.学校对学生以及家长的报名进行统筹协调。这种统筹协调是协商性调济,如果某些班子的报名数受到组 班的限制——过多或过少,学校可出面进行小范围的协商调济,以保证教学组织形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 在这种调济协商之下,某些教学班子仍然得不到学生,或者学生数量太少,就要解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