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7)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一、问题的提出和基本的思路
(--)建国后对国内语文教学大纲的研究状况
建国以来,国内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研究是很深入的,这些研究成果引发人们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更加深入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语文教学大纲<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迄今为止,先后共颁布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4部。对于建国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研究,从1956年颁布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就已经开始了,而当时的研究性文章还是零星的、介绍性的。随着1957年国内政治运动的高涨,波及到整个教育领域之后,连零星的研究文章也几乎见不到了.研究的重新开始是1978年以后,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继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和一定的研究模式,尤以最近二年为盛。其研究模式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批评型、介绍型、学习型、比较型。
1、每一部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形成和制定往往有个酝酿期,这一般是以批评现行大纲开始的。现行大纲在指导语文教学过程中,会不断暴露出缺点和不足之处,伴随着新的教育理论的诞生,不断地引发人们的思考,呼唤语文教育的改革。当改革的呼声越j来越大时,人们大多把注意力转移到现行语文教学大纲上来,开始出现一系列批评性的文章,呼唤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出现.而新大纲的出现会融入新的理论成果,会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指向。可见新大纲的出现是与语文教学改革密不可分的。以1963年教育部制定‘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过程为例。1956年颁布汉语、文学分科语文教学大纲之后,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如文学教材分量过重;汉语课本内容缺乏重点;由于教材分量过重、时间太紧,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等等。对于这些意见,人们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为此,‘人民教育》从1956年8月起到1957年10月止开辟了“语文教学问题讨论”专栏,对汉语、文学分科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1957年“整风”、“反右”斗争的开始,讨论偏离了方向,受政治的左右越来越大。1959年,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语文为重点学科,要求教育部门各级领导抓紧语文教学的领导工作,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了在根本问题上逐步统一思想认识,上海‘文汇报》自6月5日起开辟专栏,首先展开“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讨论”。8月中旬开始,讨论内容的范围有了扩展。‘光明日报》、<天津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也先后组织了类似的讨论和笔谈。1961年12月3日‘文汇报》以‘试3
上一篇:毕业论文(景区导游系统设计)
下一篇:最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