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16)

时间:2025-07-0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俱进,创造性的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刨造性”、“探究性”、“跨领域的综合性”等教育理念。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紧跟时代,一刻也没有停止,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大纲不会停滞在今天的层面,它必定会从完善走向更加完善。1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沿革的具体分期研究

为了便于进一步论析,我们可以就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来具体探寻:

1、探索阶段:1955、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大纲

从1949年到1958年上半年,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探求时期。虽然此时的大纲并不成熟,但透露出积极向上、大胆探索的气息。

1948年8月,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编辑新的语文课本。编审委员会主任叶圣陶起草了一个‘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内部传阅。课程标准有“目标”“教材”“教学要点”三部分。从“情操和意志”和“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两方面规定了目标,在听说读写、语言、文言文、文艺欣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还提出了语言是“表达内容的唯一工具”的观点。这对当时的语文教学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953年前,教育部没有颁布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过,通过全国性的教育会议、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了语文教学。1951年,课本命名时把建国前的“国文”“国语”统一为“语文”。革新语文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选进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选文,反映新生活、新思想。强调听说读写教学,开始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听说的局面。改进教法,变词的串讲为谈话法、分析法,建立包括导言(概述大意)、朗读、解释词字、讲解段意、分析结构、布置作业、复习等新的课堂结构。

不过,当时普遍认为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之一,是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问题之二,是语言教学和文学混在一起,任务不明,两败俱伤。1953年前后,学习苏联,推广‘红领巾》(小说)教学法,加强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已经成为共识。于是,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应运而生。

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从1951年胡乔木在第一次中学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语文教学与文学教学分开”想法起,到1958年突然中断实验止,前后经历七年,全1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