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19)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
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教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④以文章为主的教学内容。建立了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递升到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的读写教学体系。此外还有语法、修辞、逻辑的教学内容。规定中学六年共选课文360篇。文言文占课文总数的40%。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文道统一的观点,指导了1963年到1966年的语文教学,很快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为1978年再次拨乱反正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继承。
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最大特点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正确地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关系,提出了语文教学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明确了写作训练的序列.同时,对课文的安排强调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梯度,每年级对写作提出基本要求。第二,根据大纲精神编写了一套综合的教材,分语言、文学两个系统,以文质兼美的文章为主体,以字、词、旬、篇的基本训练和读写层进培养为主线,夹入若干知识短文,密切结合读写训练实施单元教学,每一个单元都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第三,大纲还强调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这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这套大纲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大纲的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为它没有明确规定思想教育的任务,同时,对听说那里的培养亦有所忽视,教材的系统性和训练的计划性不够充分。
3、改革阶段:1978年、1986年、1990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拨乱反正,回归教育规律是这一阶段的核心.
十年“文化大革命”,打乱了语文教学,有人甚至主张把语文课改成“政文课”或者“革命文艺课”.这时期,把语文性质理解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强调课文的思想政治内容,忽视语文训练和课堂教学,形成语文教学质量空前大倒退的局面。1978年起,拨乱反正,语文教育界进行语文思想现代化的大讨论,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教学实验,自编体现语文特点的各种教材,进行语文教学改革。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这标志着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重新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1986年和1990年又先后作了较大的修订,重新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十二年制),有所发展。1978年的教学
上一篇:毕业论文(景区导游系统设计)
下一篇:最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