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18)

时间:2025-07-0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⑥规定教法。初中文学教学,规定其过程是:起始、阅读和分析,结束、复习。提倡运用不同的方法,如词句的解释和练习,朗读和默读,编提纲,叙述,提问,背诵,作文等。分类讲读,分必讲课文、机动课文、参考课文。根据文学体裁特点进行教学。此外,还提示进行形象分析、艺术形式分析(如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

⑦指导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大纲提供了初高中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分必读书和选读书,每学期要求阅读不少于四本。按课堂教学进程指导学生阅读相应时代的作家作品。

2、确立阶段: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1958年下半年到1966年,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确立时期,主要确立了语文的性质、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和大纲的内容结构。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我国语文教育成熟发展的标志。

1958年下半年,突然中止文学、汉语分科实验,除了政治原因外,也和教学目的要求高而多,教学任务难而重,大多数教师不适应有关。当时,有些人对分科实验作了不少的批评,指责“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社会主义现实”,“至多培养小资产阶级感情”。于是,在没有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空头政治的说教,忽视语文双基训练,教学质量滑坡,引起社会不满和语文教育界争论。1959年,开展了语文的性质、目的任务和文道关系的大讨论,形成了一些共识。

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对1958年以来“三面红旗”历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次拨乱反正,大纲在中学语文教学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大纲内容有:l语文的重要性和语文教学的目的;2教学要求;3教学内容;4选材标准;5教学内容的安排;6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总观大纲,笔者认为下面四点可以看出大纲的发展轨迹。

①基本工具。大纲开宗明义,“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大纲从干部的工作和学习、从学好其他学科的角度来阐述语文的工具性,确立了语文性质的工具观。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无疑是一次革命。

②文道不可分割。大纲反对“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的说法”,主张“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关系”。“编选教材,思想政治教育要作适当地安排”.

③培养能力。大纲的教学目的订得简单明了,重点突出;14

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