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14)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的关系这个长期影响语文教学的大问题,与以往大纲相比较,这是一个突破。70年代末,语文教学率先进行了改革。积累了初步的经验。1980年教育部对1978年的大纲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大纲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中进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与读写训练的关系。
5.1986年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个大纲是新中国第一个没有“草案”“试用”等字样的正式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再次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明确规定“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试行单元教学,课文以190篇为基本篇目,为编写“一纲多本”的教材创造了条件,这些说明大纲具有一些突破性的改革。此次大纲充实了教学目的的要求:①培养听说能力;②发展学生智力;③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④培养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列出了初、高中的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分年级要求,基本课文篇目。1990年,由于政治的需要,此大纲的修订版在教学目的中又重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6.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这是我国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个语文教学大纲。这个教学大纲的鲜明之点有四:一、终极性突出。考虑到学生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极,提出了读、写、听、说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基本要求,注重语文能力的基本素质。二、方向性明确。思想教育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求“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三,智力发展具体。“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四、语文基础知识简明扼要,并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个教学大纲的内容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重视的闯题,基本课文篇目.此次大纲着眼于素质教育,在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及语文训练的同时,还强调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7.1996年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这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的大纲配套使用的。这个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了新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首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把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而学科类课程又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比较大,表明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高。这个大纲的内容有: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程结构和课时,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评估和考试,教学设备,附录一:推荐课文篇目(待补),附录二:课外阅读书目(待补)。该大纲强调学
上一篇:毕业论文(景区导游系统设计)
下一篇:最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