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教案(6)

发布时间:2021-06-06

逻辑学教案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这是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的分类。

1、正概念(肯定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属性。如:国家、勇敢。

2、负概念(否定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属性。负概念一般都带有否定词“非”、“无”、“不”等,但并非带有否定词的概念都是负概念,如“不丹”、“非洲”。

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的,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逻辑上叫论域。 “论域”,是指正概念和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的范围。例如:“非无产阶级”是个负概念,相对于正概念“无产阶级”,它的论域就是“阶级”这个范围。

用负概念给“负概念”下定义,不但不违反规则而且是必要的。例如 :“无机物就是不含炭的化合物”。“不含炭的化合物”是个负概念,它作为定义项充分揭示了被定义项“无机物”这个负概念的内涵。

▲ 关于虚概念的问题

(1)虚概念是一种与日常实际思维中常用的普通概念不完全相同的特殊概念。它的形成、实质以及基本特征等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虚概念具有这种特殊性,加之在人们的日常思维中比较少用而不太熟悉,因而带来了对虚概念理解和掌握的困难。

(2)人们对于虚概念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全面,表现在许多逻辑论著中或对虚概念很少提及,或对概念理解片面。如有的逻辑读物中,一方面将概念定义为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或形式),另一方面又说虚概念是一种概念,可是在现实中却不存在被它反映的相应的事物。这样前后就发生了矛盾,给正确理解概念带来了困难。

(3)对于虚概念的解释欠妥,如把虚概念都说成是虚假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在举例时,也常常不外是“神”、“美人鱼”、“永动机”等等。当然,这些概念是属于虚概念的范围,因为它们在现实中不存在(也不能存在)相应的事物。但是,虚概念并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也不能说都是虚假概念。例如在科学假设中的许多概念它们的对象也不是(至少当时不是)现实存在的事物,而是在思维中组合成的,因而这种概念也是虚概念。但它们却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也不能说这是假概念。

就其共同点来说,首先,虚概念与其他概念一样,也是一种思维形式,同属于思维的范畴;其次,虚概念也有一定的含义;再次,虚概念也可以作为判断的要素,组成一定的判断。就其特殊性来说,首先,虚概念虽有含义,但这种含义是否就是该概念的内涵,需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其次,虚概念只存在于思维之中,在客观现实中却不存在相应的事物,虚概念的外延为零。所谓“外延为零”,实际上就是没有外延。

虚概念是否有内涵与外延?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虚概念没有内涵与外延。持这种意见的同志有两种说法。一曰,“逻辑学有所谓虚假概念或虚构概念的问题。“鬼神、上帝”等概念都是虚构概念 它们是把现实中不相干的东西,主观地综合在一起的结果,是对现实的一种歪曲的反映,在实际中并没有一个对象与之相适应。它既不反映事物,当然也谈不上反映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们既没有内涵,也没有外延。”二曰,真正的虚概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它们是没有内涵和外延的,例如,“方的圆”等。

第二种意见:虚概念有内涵而无外延。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必须具有的内容,因而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有内涵的。不但真实概念是有内涵的,虚假概念也是有内涵的。例如‘纯银山’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它的内涵就是纯银所形成的山。” “一个概念的外延,是由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所组成的类。虚假概念是没有外延的,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一个相应于虚假概念的事物类。”

第三种意见:虚概念既有内涵也有外延。理由是:“人的头脑和心中的自然界不同于人的头脑与心之外的自然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客观对象的质与量的规定性的反映,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与它是否正确反映现实、有无与之相适应的客观事物并不完全等同,不应脱离概念,在物质世界领域去研究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但这并不是说,概念是纯主观的产物。虚概念的产生、存在,同样有其客观依据。它的内涵反映的属性,只是不存在一类事物之中,而是把不同对象的属性综合在一起,并根据这种内涵,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对象,这就是虚概念的外延。如果说虚概念在客观现实中没有相应的事物类,就没有内涵与外延,这就是混淆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并且,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二者是概念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没有内涵与外延的概念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只有内涵而无外延的概念也是不能存在的。

第四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A、B两个概念,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都是A。如:等边三角形 —— 等角三角形

具有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虽然外延重合,但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如果两个概念外延和内涵完全相同,那就是用不同词语表达的同一概念,为同义词,如“土豆”与“马铃薯”,妈妈”与“娘”。

《逻辑》教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