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教案(15)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逻辑学教案
也不是基于这一判断本身提出的,而是基于他们已经知道“所有大学生是学生”这一判断而提出的。所以,仅仅从给定判断本身来进行分析,我们只能认定在肯定判断中“S”的外延是包含在“P”的外延之中,因而肯定判断的谓项只能是不周延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是就现行许多普通逻辑教科书所讨论的非谓项量化(即谓项不带量项)的性质判断而言的。如果考虑到谓项量化的性质判断,情形就不一样了。例如,“所有S都是所有P”,虽是性质判断的肯定判断,但它的谓项P是周延的,因为它断定了P的全部外延。
(4)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
第三节 关系判断
一、关系判断及其结构
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关系判断由三部分构成:
1、关系者项。表示一定关系的承担者的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的主项。
2、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的谓项。存在于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称为二元关系,存在于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称为三元关系,存在于n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是n元关系。
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数量的概念,如“所有的”、“某些”。如果关系者项是单独概念,就不使用量项。一个二元关系判断可以写为:R(a、 b)也可以表示为:a Rb。这里,R是关系项,a、b是关系者项。n元关系判断可以写为:R (a1, a 2, , a n)。
如: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关系者项:小张、小李。
关系项:同学。
郑州位于北京和广州之间。
关系者项:郑州、北京、广州
关系项:位于 之间
▲ 关系判断,根据关系项的数目不同,可分为简单关系判断与复杂关系判断。简单关系判断,是指由一个关系项所构成的关系判断;复杂关系判断,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项所构成的关系判断,
(1)五大于三。
(2)三组帮助二组战胜了一组。
例(1)为简单关系判断,因为它只有一个关系项即“大于”;例(2)为复杂关系判断,因为它有两个关系项,即“帮助”和“战胜”。
下面以简单关系判断为例。
简单关系判断按关系项的质,分为肯定关系判断与否定关系判断。
肯定关系判断,是指断定关系者前项对关系者后项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例如,“小王认识小李。”
否定关系判断,是指断定关系者前项对关系者后项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例如,“甲不认识乙”。
根据关系者前项与后项的量,并且只考虑全称量项与特称量项,简单关系判断可分为以下4种:
(1)两全称关系判断:即关系者前项与后项都为全称的关系判断。例如,“所有学生认识所有教师”。
(2)全称 — 特称关系判断:即关系者前项为全称、关系者后项为特称的关系判断。例如,“所有学生认识有的教师”。
(3)特称 — 全称关系判断:即关系者前项为特称、关系者后项为全称的关系判断。例如,“有的学生认识所有教师”。
(4)两特称关系判断:即关系者前项与后项都为特称的关系判断。例如,“有的学生认识有的教师。”
二、关系的性质
(一)对称性
1、关系的对称
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意对象a和b,如果a和b之间有关系R,那么b和a之间也一定有关系R。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对称的,如“同学”、“等于”、“同乡”、“邻居”等。
2、关系的反对称
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意对象a和b,如果a和b之间有关系R,那么b和a之间一定没有关系R。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反对
称的。如“大于”、“重于”、“小于”、“以南”、“以北”等。
▲ 北宋时,皇帝的两位亲戚因分财产不匀跑到朝里告状。
张齐贤问道:“你们都认为对方的财产分得多,自己分得少,是不是?既然你们双方都说对方的财产分得多,现在把你们的财
下一篇:2013中考考前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