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案(14)

时间:2025-04-06

概念: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诗歌

简单比较儿歌与诗歌的区别:儿歌是一种主题单一,篇幅短小,韵律整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诗歌体裁。

二儿歌的作用:

1 情感的熏陶和培养

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根据婴幼儿发育发展情况,各国一些研究者将儿歌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前者指婴儿尚不会说话,在摇篮或大人的怀里,听母亲哼唱的无伴奏眠曲。几个月大的婴儿虽不能说话但听觉逐渐发达,已能辨别音响,爱听优美和谐的声音。后者指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游戏边吟唱的歌谣。如莱蒙托夫《摇篮曲》即是一首韵律优美的“母歌”。 幼儿能在反复的吟唱中得到一种心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感。

2 丰富知识,开发心智

儿歌可以思维、想象、语言能力。儿歌可以通过美感和知识去扩大幼儿的眼界。如骆宾王《咏鹅》,又如任溶溶《Ha Ha!He He!Hi Hi!HOoHo,u a》就锻炼儿童的发音。

3 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好工具

儿童认识肤浅,骄生惯养,难免有坏习惯。如果念上一首有针对性的儿歌就较好地解决问题。如对不吃豆的小朋友可以念:“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精瘦。”

三 儿歌的特点

1 单纯性:

单纯形象,具有稚拙美。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如张继楼《小蚱蜢》,形象,幽默,稚拙。

2 形象性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通过客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来思考理解周围的世界的。只有有声、有色、有形的事物最突出最具体

儿童文学教案(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