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7)

发布时间:2021-06-06

宗旨的必要性。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最早的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教育目的。1957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2009年秋季,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普通高中已有25个省份进入新课程。

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几个基本点(基本精神):

1. 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社会主义方向性事我国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精神

2. 坚持培养劳动者。坚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的另一个基本点。体现了我国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3.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中心内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即品德、智力、体质、审美观)

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在我国全面发展中,智育居于核心地位。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活动。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确定 主观依据:

1. 哲学观念会影响教育目的。一方面,人都有追问世界之根本的哲学兴趣;另一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哲学观念总是会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

2. 教育目的还受到思想家们或者指定教育目的的固有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3. 教育目的既然是对培养对象的主观设计,就不能不与人格理想相联系。 客观依据:

1.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水平不同对受教育者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就不同

2. 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对教育目的起决定作用。教育目的会体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其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总之,教育目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基本思想(P60理解) 2.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