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各章节重点学习笔记(17)
时间:2025-04-28
时间:2025-04-28
逻辑清楚,能够一次性掌握书本内重点。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的作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
节动作的执行。
教师示范要做到:(1)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2)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3)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
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练习的分类:(1)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和局部练习;(2)根据练习
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3)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
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
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加工的信息,是动作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外部
条件之一。且在练习过后要给学生留出加工反馈信息的实践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加工。反馈可来自两方面,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在学生技能学习中给予反馈要注意反馈的方式、反馈的内容和反馈的频率。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训练要注意:(1)减少对视觉的依赖;(2)采用分解法,让学生练习分解的个别
动作;(3)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或辅助器械让学生体验伴随动作的运动感觉线索。
9. 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加里培林【苏联】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加里培林[前苏联]的内化五阶段论:
(1)活动定向阶段(原型定向):样本提供、关键点。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运用实物的代替物进行的活动。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标志着智力活动已经高阶。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
10. 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1)创拟确立模型;(2)检验修正模型。
11.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阶段: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运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教师应注意:
(1)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