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信息时高考志愿博弈(14)

发布时间:2021-06-11

不完全信息时高考博弈分析

引理A.1的证明:对于任意的v∈F,且v {c,c'}。对于任意的P i,根据录取机制的匿名性,我们有 [P](i)=v当且仅当 [P

c c'

](i)=v。因为在{c,c'}对称偏好分布下, i和

c c' c'

的概率是相同的,因而 μ i( [Pi,P i](i)=v)=μ i( [i,P i](i)=v) (1) i

对于P i,如果

[P](i)=c',根据i'和录取机制的正向联系性,必然有

[i c',P i](i)=c'。因此,μ i( [Pi,P i](i)=c')≤μ i( [i c',P i](i)=c') (2)

因而,根据(1)(2),由于cPci',我们对所有的整数k=1,2,3,...,m,m+1:

μ({P i| i[i,P i]∈B(rk(Pi),Pi)}|Pi)≥μ({P i| i[ic c',P i]∈B(rk(Pi),Pi)}|Pi)

Q.E.D.

证明:当所有学校招生计划数相同时,高考录取机制 满足匿名性和正向联系性。当考生

时,对任意i∈S和任意的{c,c'} C组合,给定其他考生真实申报自己信念是均匀分布μ

的偏好,对于任意两所学校{c,c'},考生i对其他人偏好的信念满足{c,c'}对称性。

对任意考生i,真实偏好为Pi,不妨设Pi为c1Pci2Pci3...Pcim。对于任意i∈Pi,若

i≠Pi,令σ:{1,2,..m}→{1,2,..m}是一个一一在上映射使得cσ(1)iσ(2)iσ(3)...iσ(m)。

由于i≠Pi,存在i,k∈{1,2,..m},使得

σ(i)≥i+k,σ(i+k)≤i,且对于所有的

j∈{i+1,...i+k 1},σ(j)=j。因而,我们有cσ(i+k)Pciσ(i)和cσ(i)iσ(i+k),根据引理A.1,

我们有对所有的整数k=1,2,3,...,m,m+1:

μ({P i| i[iσ()

i

c

cσ(i+k)

,P i]∈B(rk(Pi),Pi)}|Pi)≥μ({P i| i[i,P i]∈B(rk(Pi),Pi)}|Pi)。 ≠Pi,我们可以令P=i

i

cσ(i) cσ(i+k)

如果这时i

cσ(i) cσ(i+k)

,对P

i继续刚才的步骤。我们

可以看到,每次变换不改变和真实偏好相同位置的学校的位置,仅是把和真实偏好次序相反的学校排序交换。这样,经过有限步后,我们可以得到和真实偏好相同的排序,每一次变换后的偏好随机占优变换前的偏好。根据传递性,我们最后有对所有的k=1,2,3,...,m,m+1

μ({P i| i[Pi,P i]∈B(rk(Pi),Pi)}|Pi)≥μ({P i| i[i,P i]∈B(rk(Pi),Pi)}|Pi)

这样,给定其他人真实申报自己的偏好,考生i真实申报自己的偏好随机占优其他偏好。因此,实话实说是序数贝叶斯激励相容的。Q.E.D.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