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引论》第三章翻译报告(12)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笔记
2.理论综述及文本类型的确定
whattheL2learnerhasacquired(althoughI
learnedhaveinferredfromtheexamplesIgaveabovewhattheKoreanL1speaker/writerhas
correctusesaboutEnglishauxiliaryverbsandarticles);further,maybeoverlooked.
eTrors Potentialforavoidance.Absenceof
difficultstructures,andthiswillnotbe
thatChineseandmayresultfromlearners’avoidanceofrevealedbyEA(e.g.Shachter[1974】makesthepo洫JapaneseL1speakersmakefewcrl'orsinEnglishL2relativeclausesbecausetheyavoidusingthem).
译文
错误分析法作为一个有效的程序,任然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上发挥作用,但是他也有一些缺点,我们应当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这些缺点包括:
分类的模糊性。举例说,我们很难说,一个母语是中文的人,在说英语时省略掉数量和时态是因为受到了母语的影响(中文没有屈折变化)或者说是因为一种普遍的发展性过程(在第一语言习得里面也有体现),这种过程往往会导致简化的或者说是“电报式”的言语。
缺乏支持数据。把重点放在错误本身之上并不一定能够提供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的信息(尽管我已经透露了我上面举出的那个朝鲜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使用者已经学习了英语中的助动词和冠词的用法):更迸一步说,正确的用法可能已经被忽略了。
逃避的可能性。错误的减少有可能是因为学习者在避免使用复杂的表达结构,而这种可能性在错误分析里面并不能体现出来(沙赫特,1974)指出,第一语言是中文和日语的人,在使用英语中的关系从句的时候,犯的错误更少,这是因为他们会避免使用这种句型)。
在这个例子当中,说话者对错误分析这个研究方法做出了一个判断,表达了他对错误分析法的观点,即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缺点,并且列出了具体的问题所在。对于这种包含判断、表达观点的文本,就属于表达型文本。7
上一篇:《石油科学概论》网络课程题库4
下一篇:《初级会计实务》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