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11)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政府传播
的过程,这种分散决策要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这
个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社会分享。新闻发言人实际上是专门用于向公
众沟通政府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对于公共管理方面的疑问的专门职
务。”
3.应对信息多元化的威胁,强化舆论控制能力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中,政府对舆论控制的能力正在接受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
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信息平台等新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彻
底改变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单一途径,人际传播的模式开始渗入大众传播领域,国
际信息交流日益频密,信息出口在日益多元化;另一方面,与几十年以前的中国
媒介生态环境不同,随着中国的媒体产业化、商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趋势,媒
体政治工具的性质在弱化,市场价值和商业追求越来越受到强调,这种情势下政
府的权威度和信任度受到了冲击,也面临一种失语的危险状态,因此,如何变被
动为主动,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找一条出路,来争取舆论阵地的权威制高点
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在媒介、受众需求均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国内信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只有通
过强化政府主流、权威的信息发布口刁能在舆论阵地上争取到主导地位。因此,
我国政府开始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系,通过主动的发声,指定相对固定
的新闻发言人,以定期的、规范化的形式强化政府官方权威的口径。
信息社会给政府的带来的新挑战还包括公共事件或危机发生时能否有效的
稳定舆论。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导致社会危机的产生,如果政府在危机发生后没
有第一时间出来“说话”,舆论很快就会被谣言和小道消息填塞,人心惶惶,既
不利于危机的化解,有时还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2003年春节刚过,广州市便开始出现“非典”恐慌,最初的信息披露是从
手机短信发出的,之后各种传言充斥街头,并一度引发“抢购风”。2月11日,
广州市卫生局与广东省卫生厅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记者提问,官员、专家接
受采访的形式,向市民提供了关于“怪病”的相关情况。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得贬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以正常发布,街头传言才迅速遏制,“抢购风“也嘎然而
止。此后在5月的北京,
SARS肆虐之时,北京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显现了同样的威力。北京市代
市长的王歧山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其冷静、负责的态度给社会各
界吃了一剂定心丸。实践证明,政府新闻发布的渠道越畅通,越有利于事件的解
决。主动地发布新闻,可以有效地避免小道
上一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下一篇:光电信息工程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