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莎琳&183;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12)

时间:2025-07-11

意义,更多地关心那些包含身体功能和感觉的艺术作品,比如从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观念而来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和摄影)。因此也有论者(詹姆斯 艾尔金斯)将她划归在1970年代以后艺术批评领域的“反现代主义”流派之下。1

大卫 卡里尔称罗莎琳 克劳斯为“一个哲学化的艺术批评家”,他认为,这类批评家“既是史料的编纂者,又是美学家一一批评家对‘艺术是什么’的阐述常常决定了艺术史如何被叙写。”2瓦萨里(Vasari)、黑格尔(Hegel)、潘诺夫斯基(ErwinPanofsky),包括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罗杰 弗莱(RogerFry)、格林伯格、迈克尔 弗雷德和阿瑟 丹托,都可称为哲学化的艺术批评家,只是他们批评的方式、所关注的问题各有不同。例如,黑格尔就把哲学问题置于理论建构的中心,而瓦萨里只是稍稍地关心哲学问题。一个主流的哲学化的艺术批评家对某一时代的文化史做出概括,他改变着他的同代人观看艺术的方式。为了理解这样一位艺术写作者,我们需要理解为何他的论辩被认为是有说服力的。

罗莎琳 克劳斯的哲学化的艺术批评显然师承于格林伯格。格林伯格以他对形式主义和T.s.艾略特的文化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高度综合,说服公众和艺评家去识见抽象表现主义的伟大。格林伯格早在1939年发表的论文《前卫与庸俗》中,就较为成熟地提出了他的艺术观和方法论,“他声称前卫的或现代主义的艺术是拒斥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产品的手段。他用Kit8ch来形容这种消费主义的庸俗艺术。……而前卫艺术,跟现代哲学一样,探索我们经验和理解世界的那些条件。”3格林伯格指出,庸俗艺术的前提条件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充分成熟的文化传统的存在”4,流行艺术恰恰寄生于这种文化中,汲取它的血液,以制造不需要技能的商品。在将来的某个无产阶级社会,大众也许会有闲暇去欣赏高级艺术,但是当前,流行艺术的观众与高级艺术的观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格林伯格把艺术、政治和道德联系起来,同时,他试图在鉴赏家和哲学化的艺术批评家的关切之间寻求平衡。传统的批评家就是鉴赏家。他们拥有出色的眼1参见詹姆斯 艾尔金斯:《1970年以后的西方艺术理论概览》,陶铮译,沈语冰校,《美术研究》20lO年第2期。

2DaVidC训%R跚矗耐K砌脚口删爿mP一∞一朋如印IIl泐,彳一例f耙渤,westpon.Praeg盯Publish粥,2002,p.3

3沈语冰:《现代艺术理论与批评人物志之格林伯格》,《荣宝斋(当代艺术版)》,2010年第3期。

4克莱门特 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论罗莎琳&183;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