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13)

时间:2025-04-20

深化教育改革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高校的创新教育,“以人为本”有两个含义:一是“以学生为本”,二是“以教师为本”。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以人为本是创新教育的根本,高校创新教育应该把培养出优秀学生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以学生为本”要求从学生出发,针对学生个体差别,采取多种多样的培养方法。“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是相配套的。有了优秀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可持续发展”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所以,创新教育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天人合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创新教育必须抓好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搞好创新教育必须首先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搞好了,才能为创新教育奠定基础。

课堂演示,启发想象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基本采用一种模式,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原理,学生做习题”。教师“述而不作”,学生“依样画瓢”,学生处于被动地听、被动地学的死气沉沉的环境之中,致使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后继发展乏力,这显然不利于创新教育的落实。在教学中进行课堂演示,启发学生想象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语言不再是说教;文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事例可以动态产生,不会苦涩难懂。课堂教学起码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坚持过程性原则。教师在演示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打破常规,先不考虑结果正确与否,应注意学生在置疑和求异过程中自信心是否增强,创新素质是否提升,不应压制和苛求学生的置疑和求异。求异就是创新。二是坚持选择性原则。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种选项,为学生留有判断、选择的思维空间,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在讲授中淡化繁琐的数字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基础知识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个别化自我教育,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创新的先导。三是坚持沟通性原则。教师必须多用鼓动性、激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并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人人参与、平等交流,形成和谐的导学环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发挥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创新的先兆。

手脑并用,培养技能

以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缺乏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弱,理论应用水平低,这就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原则,重视综合实践训练,坚持手脑并用,才能使

深化教育改革(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