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10)

时间:2025-04-20

深化教育改革

首先,“就业难”与大学连续扩招,大学生的毕业量大有关,即供大于求。这是市场经济调节的结果,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社会规律。

其次,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教学质量的普遍下降,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尚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

我国的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考试高手,但是这些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许一个电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分不清电解电容的极性并不是什么的罕见事,但是这个学生在高中的时候肯定已经能熟记电解电容的符号表示,并能够按公式计算其特性,这点就很好的说明了我国教育模式的弊端__教学与实践存在明显的脱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与学校间的代沟。

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此我提出几条建议:其一,我个人觉得一个很有效并且也很容易办到的方法就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试验设备和实验资源,每所大学都配备有各样的实验室,各样的先进设备,但是只有学生们为数不多的实验课时这些仪器才被使用,其他时间这些设备就闲置,也由此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实验室闲置而许多学生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不到实践。基于此种情况,建议实验室对于学生开放,让那些渴望学到真正的技能的学生有一篇施展才华的天空!这样,设备得到应用,学生又掌握到知识! 其二,就是大学生仍然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小教室,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中出现了这种很怪的现象:用于教学的教室很紧张,但是学校不会去建教学楼而是花巨资去建体育馆之类的。如果每个班级甚至一个专业能有一个固定的教室,那么学生们就会有一个固定学习的地方,这样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同学只有把大半部分时间花在宿舍(教室其他专业的学生要上课占用),从而养成在宿舍集体打游戏的习惯。

比较有幸的是在2006年江西理工大学“3+1”创新教育实验班成立了,更有幸的是我成为了第三届“3+1"班的一员,“3+1”创新教育实验班是广州周立功单片机有限公司和江西理工大学合办的一个为打破传统模式、培养联合培养“零适应期”的本科生的摇篮,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3+1"班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其规模也由原来的一所学校、一个班发展到五所高校的多个班级,“3+1”班模式即:

“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数字化学习”的创新型教学体系;

?? “学生自主管理、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团队协作”建设优良班风、学风的学生管理体系;

“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校企无缝连接,联合培养“零适应期”的本科生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我们这个班级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教师授课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互动式授课,二为一对一实践指导。时间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实验班有多方面的师资力量,因此老师的授

深化教育改革(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