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19)

时间:2025-07-07

好处,或者你骗别人你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果我骗你一次的收益非常之大,以至于哪怕是0贴现率都可能行骗。而在家庭关系内,血缘关系就有利于维持信任。再往前推就是血缘关系影响博弈次数,当他认为家人利益受到损害时,那么他就会把博弈次数无限化。还有一个就是您刚才讲的中国的企业小,所以中国的信任低。我觉得这有问题。第一:传统中国要比现代中国的的信任度高多了,这和家族制没有被破坏有关。另外一个就是除了重复博弈的自动惩罚以外,也有很多其他的制度安排来惩罚骗人,这会把骗人的成本提高。比如西方公司的信誉,它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怀疑基础之上的,即我就觉得你不可靠,所以我要靠制度来约束你,从而把成本提高。小柯的研究把主要的立论放在重复博弈上,我觉得是有问题的。经济学中的功利解释信任往往是不行的,还得引进宗教的文化的等等。至于小柯文中的关于交易次数、距离、交通市场化程度等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交易成本影响了信任。 

茅老师:刚才讲到的信任,最好能够测量。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模型就是我跟一个人达成一笔交易,

协商好了一个价格,而交货是在一年之内,就是说不是现货交易。但是过了一个月,市场价格是100块钱,该交货时的价格是110元。如果我违约,就可以多的10元,如果我不毁约说明我的信用就值10元,如果涨到120元,我还不毁约,信用就值20元,因此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信用测度出来。我们可以拿这个模型去问一个人,问他跟别人做生意是,当价格在1月后涨到多少他就会毁约,就可以测度信用。你也可以问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问他认为当价格涨到多少,别人会毁约,这样就可以测度了。另一个就是用重复博弈来解释信用,我觉得有问题。可能会用到非经济学的解释,比如从文化上来解释。文化上的解释说明信用是过去的经验造成的,重复博弈是不管过去的,只注重将来有没有博弈机会。反过来,用文化来解释就是不管将来有没有博弈机会,我过去受到的教育就决定了我现在的行为。究竟是经济学的解释准确还是文化学的解释准确呢?我觉得有一个例子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就是你去问一个人问他是认为老年人可靠还是一个年轻人可靠。如果他告诉你老年人可靠证明文化的因素重要,因为老年人的博弈机会少了,如果他告诉你年轻人可靠,那么就是经济学的解释有力。 

汪丁丁:今天的讨论就到这,谢谢大家的参与,下次再见。 

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