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18)

时间:2025-04-29

有第一次跟人发生交易的时候,就是跟陌生人打交道,你可能对他毫不了解。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买东西,此时你可能有一个初始的信任水平,但是这个初始的信任水平跟你第二次再去的时候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只要有这样的不一致存在,我们就可以把第一次信任跟第二次信任的差异测度出来,这一部分就不是来自文化或者来自其他因素,而是来自重复博弈,所以说我们还是有办法去把重复博弈跟信任的圈子打开,这就是我对他的一个回应。另外象这种概念性的东西比如独立于人力资本、物力资本,我觉得在我的文章里头不是把信任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列而是说信任是社会资本里头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且象什么是社会资本这个概念的争论是非常大的,也鲜有结论。然后是关于法律、文化的制度性演进是不是影响人们信任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是可以认为这些因素很重要,但问题在于法律或文化本身并不是天生的就是那样,它会不断的变化,而且很有可能就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很重要,但问题是法律或文化本身都是服从人的一些交往的需要。可以提供一些生物学上的例子,就是说互相的信任跟互惠的行为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存在的很重要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足够长的寿命,另外一个就是比较低的分散率,第三个就是有相互的交往。这三个条件实际上是保证了它在一定的社会网络结构中有一定的概率去重复交往。所以人类的文化,如果我们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实际上是跟生物学上的很多东西很类似,包括一些习惯性的安排,它的本原也有可能是来自人们的重复交往,学习出来的,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另外就是关于样本的问题。总的样本是15,000多份,我们要进行一些统计上的比如说是无偏性检验,保证它是一个随机样本,所以5,000多份的样本基本上属于一个可接受的样本。然后关于河南这个地区,我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可能如果扎针事件不出来的话,对河南这个地方的信任也不会这么差。我就讲这么多。 

汪丁丁: 前面的争论提到了重复博弈。多次合作博弈需要有几个前提:贴现率低,然后是重复

次数跟贴现率相关。但是关键的一个批评就是当参与博弈的人数上升的时候,合作解出现的概率急剧下降,只要超过10就几乎是0,所以诺斯不从多次合作博弈来解释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就是因为他无法解释大范围内的合作。小柯试图用某种实证的方法来度量信任和博弈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试图探究因果关系,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最大的意义在这。他把产生信任的原因找到了一部分。另一方面,当社会转型的时候离婚率急剧升高,贴现率急剧地升高,所有的两两博弈都会失效,也就是信任程度有所降低,所以也就不能用多次合作博弈来解释。但反过来,当社会转型的时候,所有的人的贴现率都会升高,所以这时候两两博弈就很少出现合作解。因此这时候反过去解释就是不对的,即因果关系不对称。就反证了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就是说如果在大范围内的人类社会中如果没有教化组织,教化机构去劝说人们行善和合作,那么通过计算机仿真这个社会不可能有雷锋,不可能有利他主义者。 

盛洪:我一直也认为如果用经济学来分析信用可能很有成果。我觉得用经济学分析的有个好处也

有一个误区,我认为值得强调。刚才小柯讲的那个,我觉得证据还不够。举个例子,比如说信任如果从社会学或者其他学科来讲信任,对我们来说这个信任如果没有程度的话就是不好判断的。如给信任下一个定义就是我相信小柯不会做有损于我的事,那么假设有人贿赂小柯,给他一万元钱,100万等等,或者告诉他你不做我就杀了你,这种情况下小柯做不做。所以,我们经常说的背叛的事情是一个很难判断的事情。比如在一个农业小村子,但在另外一个地方比如说华尔街,这个地方的骗子就很多,但我们不好说这两个地方谁的信誉高,为什么呢?在小村子里头,我骗你一次也就可能是个十分小的数目,但在华尔街,一骗就可能是1亿,我想知道的是把这个小村子里的人放在华尔街他会怎么办。所以说关键应该在于你假如背叛别人,你可以获得多少利。反过来就是你信守诺言,你能获得多少

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