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
Trust in China: A Cross-regional Analysis
张维迎 柯荣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
内容提要:“信任”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华人社会在许多跨文化研究中被认为是低信任度的社会,而在国内,许多学者已用“信任危机”概括人与人关系的现状。本文试图通过中国跨省的信任调查数据,揭示信任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绩效例如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速度、引进外资等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的信任的因素。我们的发现表明,一个地区能否被人们所信任与地域文化并不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跟人们之间的交易被重复的可能性、交易的发达程度、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这些证据支持了经济学理论中关于重复博弈导致信任的基本假说。 关键词:信任 经济绩效 信息 重复博弈 交易
一、导言
从80年代的假表、假电器、假烟、假鞋,到现在的假棉被、假米、假药、假针筒等,假货不仅仅没有随着一轮轮的“打假”迅速得到遏止,反而愈演愈烈,许多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假货也在市场上时有出现,造成多起重大事故(山西汾酒事件,江苏假饼干事件等等)。不仅如此,影响更为深远的是,现在的造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在资本市场上,大量的上市公司有组织的报表造假早已不是新闻;在劳动力市场上,假合同,假雇佣,欺诈勒索等行为也层出不穷;在建筑市场上,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在政府部门,大范围和大规模的数据造假已成为标准的官场文化;在教育界,假学历、假文凭已泛滥成灾;在学术界,论文抄袭事件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人民币作为政府的信用本来是最值得信任的交换媒介,但验钞机已成为商家必备工具。这一切都是社会缺乏信任与信誉的表现和结果。这种低信任对社会和经济的损害是显然的,它使得交易成本急剧增加,社会分工受到阻碍,并将在长期上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鉴于此,不少学者开始讨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问题,认为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某种道德支撑。那么这个道德支撑到底是什么?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所谓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最重要的是信誉或信任(张维迎,2001)。
这种观点并不是今天才被人们所主张,很早以前霍布斯就描述了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信任时面临的困境,人们将会陷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也即霍布斯丛林1;在经济学家中,亚当 斯密可能也是最早比较系统关注信任和人类经济行为的关系的学者。在他的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2,斯密指出经济活动是基于社*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感谢中国企业家调查中心为本文提供了数据,并感谢李兰女士和杨志民先生对本文写作的支持。文章的错误和责任作者自负。 1
霍布斯:《利维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
在国内,《国富论》的最早版本早在100多年前就已被严复翻译进来,但是比《国富论》问世更早的《道德情操论》却才在前几年翻译出版,前后相差近100年。
下一篇: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