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要(4)

时间:2025-04-20

中国史学史纲要

(1) 建立了注重保存史料文献和编修国史的制度。秦汉设有专门的事关负责文献资料的保管。

(2) 肯定了史官的独立不阿精神。如直书精神、直谏精神等

第三节 古代史学的形成

一、 中国古代史学的形成的标志及历史条件

柯林.伍德认为:一是科学的,而是人文主义的三是合理的四是自我显示的(即为讲述并解释人类的) 据此,中国史学大体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此之前,历史记录与保存,垄断无交流,封闭单一。 A古代史学兴盛的内在动力: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官私互相锤击的文化发展新机制。

B各科文献并出,矛盾出现,对某个历史问题认识不一。由此触发起一种致力比较各类记载异同的研究。 C这种史学精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考辩意识的加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是对人类社会激起制度文化的演变过程开始了历史的思索。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三是初步提出了历史学基本框架。孟子“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二、重要的史书

《春秋》与编年体书的发展

(1)孔子与《春秋》

(2)初步编年体的雏形

(3)关于春秋笔法

(4)《春秋》记事的特点

(5)《春秋》在史学上的影响

4)简述孔子在史学上的贡献:

孔子是私家修史的开创者,孔子作《春秋》,开了私家修史的先河;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要素结合起来记述历史。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纂方法,如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表明自己的是非标准;按年月日的顺序依次编排历史事实。在记载历史的过程中,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孔子是中国奴隶社会史学的结束者,又是中国封建史学的开创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5)所谓的《春秋》笔法主要指什么?

《春秋》在记载史实的同时,往往赋予一些含有特殊意义的字来寓于褒贬。如同样是战争,却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伐”、“侵”、“入”等不同的字来表明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用心。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孔子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往往不是从史实出发而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史书任情褒贬的先例。

《左传》

历史成就:

叙事详尽,发展了编年体,阐发了一些比较深刻的史学思想,确立了后世叙事文学的典范。

《竹书纪年》

古本与今本的真伪争辩:卷数不同、起始不同、纪年不同、内容不同。

特点和价值:

A保存了与儒家传授系统不同的古史记载

B对重建战国年代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C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总体来说,先秦史书分类安体裁分主要是两类:编年和国别体

中国史学史纲要(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