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要(18)

时间:2025-04-20

中国史学史纲要

农民起义、少数民族等问题也有不少记载。

B.《日知录》。

其考证方法对有清一代学术发展影响至大:

一是纵贯百家、考辨源流:

二是广求证据,重视实地调查。

三是“采铜于山”,反对因袭。

四是鉴别史料,力戒盲从。

黄宗羲与浙东史学

(1)黄宗羲的学术渊源:

A.南宋以来的浙东学术。

B.浙东学风的特点:一是经学、史学并重;二是具有突出的经世思想。

C.家庭教育及师承。

(2)《明儒学案》的学术价值与影响:

A.《明儒学案》的内容。

B.《明儒学案》的体例及其学术创新意义。

《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是我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朝三百年学术流派比,将200多个学者分成19个学案。每介绍一个流派,先叙述它的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的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叙一生经历,摘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是研究明朝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著。

(3)黄氏开创的浙东史学及其事业传人

A.万斯同与《明史稿》

B.全祖望的史学。

黄宗羲遗迹

王夫之的史论

(1)传统史论基本视角和风格。

(2)王夫之史论的思想价值:

王夫之的史论代表作是《读通鉴论》和《宋论》,这两部书的出现,一改以往史论常见的就事论事和说教程式,将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阐发推进到了新的境界。

首先是具有相当明智的通识感,主要表现在:

A.注重探讨事物发展的源流变迁。

B.注重历史因果关系的探讨。

C.注重背景分析的历史主义倾向。

其次是含有丰富的历史哲学意味,特别是历史进步发展观念。

局限:A.过分强调“夷夏之防”,B.仍未完全跳出循环史观的窠臼。

王夫之遗迹

第三节 乾嘉史风的形成与得失

一、清王朝对史学的严密控制

清统治者自入关建立全国政权后,面对尖锐的民族矛盾,将文化政策与其巩固政权的目标紧密结合,对学术采取了两种主要的控制手法:

(1)以笼络手段软化和极力消弭知识分子的民族反抗意识: 如顺治、康熙时开馆招士修明史。乾隆时召集士人修《四库全书》。

(2)大兴文字狱,以暴力剪除文化异己。康熙初至乾隆四十四年。其中涉及私家修史的大狱主要有:A.庄廷鑨史狱(1663);B.戴名世《南山集》狱;C.吕留良、曾静文选狱;D.陆生枬史狱。

清代文字狱举例

中国史学史纲要(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