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要(16)

时间:2025-04-20

中国史学史纲要

(1)《藏书》与《续藏书》。前者为纪传体,分世纪和类传两部分,记秦汉至金元人物近800名;后者为传记集,记明开国至隆庆、万历朝人物600多名。另作有《焚书》。

(2)进步的史论

A.反对空疏学风,明确要求历史研究与现实紧密结合。

B.提出“变易匪常”的史论标准,以历史发展的观点评价古今人物。认为:“为道屡迁,变易匪常,不可以一定执也。”

C.面对封建专制的高压,敢于对当代史直书己见。

二、当代史的研究和撰写

晚明时期,私人撰写当代史风气极盛,有关野史不下千余家,比较早一些的可着重注意三方面。

(1)私家纂修的国史。其中较值得注意的是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100卷) 和《弇州史料》(100卷)。 王氏对各类史料的长短能平心待之:“虽然,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忌讳,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史乘考误一》)观念上也有不少独到处。

(2)当代史料笔记。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全书30卷,补遗4卷,共记事1400余条,内容极为丰富,凡朝廷大政、礼仪制度、宫闱秘闻、科举名目、社会经济、学术文化、习俗技艺、民间传说、宗教、少数民族风情大公无私不涉及。所记人物,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僧道和优伶妓女等,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分歧和各界的“众生相”。

批评“本朝无国史,以列帝实录为史,已属纰漏。乃太祖实录凡经三修,当时开国功臣,壮猷伟略,稍不为靖难归伏诸公所喜者,具被剗削。建文一朝四年,荡灭无遗”,而景帝之事虽附于英宗,也曲笔为多。大臣之传则往往褒贬失实。

(3)当代人物传记

代表作有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焦竑《献征录》等。前者记明代内阁首辅十六人事迹,“事多目击,曲折详尽,较史为备而可信。”后者收录明初至万历间3500余人传记分类编成,对清代的《碑传集》编纂有直接的影响。

至明清之际,系统记载明史的著作更多,著名的有谈迁的《国榷》、张岱的《石匮藏书》和《石匮书后集》、查继佐的《罪惟录》、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等。至于笔记野史记载当时的农民起义、南明史迹、经济、学术科技、地理风俗和南海交通等,更为丰富。

三、历史考证学的发展

明代后期,王世贞、焦竑等人在史事的考证上都作了不少工作。而在考证方法上有所建树的则为陈第和胡应麟等人。

(1)明语言考据学家陈第(1541-1617)。

清人张裕钊认为:“我朝经学度越前古,实陈氏有以启之。虽其后顾、江诸贤之书,宏博精密,盖加于前时,然陈氏首创之功,顾不伟哉!”

(2)胡应麟(1551-1602)在史学方法论上的贡献。较集中地表现在《史书占毕》和 《四部正讹》 ,后者尤为我国古典辨伪学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二节 具有启蒙色彩的清初史学

一、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与经世史学

晚明以来萌发的启蒙思潮,在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鼎革剧变中,经一批进步思想家的奔走呼喊,更发展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思想洪流。

政治上猛烈撞击着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主义。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

中国史学史纲要(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