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要(10)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中国史学史纲要
B晋至南朝史官制度日趋完善。
C北朝。设起居令和修起居注。
D隋唐时期的史官制度:
@隋代史官制度的大体承北周而来(隶属内史省)
@唐代(起居郎隶属门下省,专掌国史)
特点:a史官与历官分途b记注和撰述分途,起居注和编修历史分开c制定了详细的征集史料征集方法) E宋代至元的史官制度:宋代在继承唐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庞大的修史机构。主要分为六个部门,有史馆、编修院、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起居院、会要所、玉牒所、圣政所、时政记房等多种修史机构,史官地位也较尊崇。
F辽宋金元时期大体与之相同
2、 史官制度的利弊:
史官制度的完善对史学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A加强了各类史料的系统征集和保管
B使前朝史和当代国史编撰更趋于制度化
史官制度之弊端:
A强化了史书编撰中的专制统治意识。
B史官修史,官僚作风,严重影响了史书的质量。以至于大多数修史在史学思想和编撰体例方面,却缺乏个性和独创性。
C官方利用手中的垄断的史料歪曲造成隐讳史实。史官制度的定型与古代史官精神之渐失。
3、古代史官精神的危机
A在史官系统(有史官家族为史官):
汉魏以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规救其恶者也。且著述之人,密书其事,纵能直笔,人莫之知何止,物生横议,亦自异端互起。
汉魏以来还保持着先秦以来的某些独立性。同时也一直遭受这专制君主的权力干扰。
史家、史祸:a三国吴韦昭史祸 b 前秦苻坚欲杀史官 c北魏崔浩史祸
B高允身上所体现的古代使馆的独立精神(对崔浩的案件的直言不讳)
C唐以后的史官独立精神完全丧失(唐太宗开始)
第二节 传统史学批评规范的确立
史论是中国古代史史学家表述自己有关史学问题看法的一种基本方式,就其所要阐述的对象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一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行为是非标准功过及其得失原因的分析判别,也称立时评论
B二是对史学理论实践和各种史学现象进行理论反思,其目的在于推动历史学自身的不断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史学批评。
一两汉以前的经验性史学批评
史学批评的初步意识,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即是在我国古代史学萌芽时期就已经逐步产生了,但是尚处在萌芽状态。至两汉时,逐渐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其关注的主要内容集中在:
A首先是史学社会功能的问题
1、《尚书.召告》的借鉴史观
2、孔子及儒家《春秋》的经世观,治道和伦理教化的作用,“惩恶而劝善”
《孟子》的“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有之,子弑父者有之。孔子俱,作《春秋》。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