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要(13)

时间:2025-04-20

中国史学史纲要

不通,会通之义大矣哉!”(重视通史,不太看重断代史的人物)

C扩大了志书的门类。(视野开阔)

D注重社会实践与调查的精神。主张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农圃之人识田野之物,而不达诗书之旨;儒生达诗书之旨,而不识田野之物。”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1、《文献通考》之内容。

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

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二十四考。

2、 特点价值:

A主要是原始资料之整理编撰。分经史之文、诸臣奏议、诸儒议论及按语,详备而清晰。(前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分的很清楚,并注明了出处)(文,是原始资料。献,是后人的看法和讨论。)

B材料之采集显示史识。(体例完整而清晰)

三通之比较:

《通典》: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和边防等九门(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本身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如何治理天下的角度分析)

《通志》:氏族、天文、地理、谥号、器服、艺文、灾祥、六书、七音、都邑、食货、礼、乐、职官、选举、刑法、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过程来编写)

《文献通考》: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二十四考。(亡国之痛,民间的知识分子,民本思想很重,对统治者的揭露的很激烈)

1、 作者的立场之比较:

杜佑:政治家,在朝的当权者

郑樵:完全型的学者

马端临:政治、学者兼备,在野者

2、 体例结构之比较:

通典整体结构之内在逻辑——治理天下的观念——政治家式的历史思索

通志整体结构之内在逻辑——注重探讨社会及文化学术的探讨——学者型的历史思索

通考整体结构之内在逻辑——强烈的民本意识——亡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思索

二、 其他典志书的编撰

九通和十通

A北宋宋白,《续通典》和明王圻,《续通考》

B“续三通“和“清三通”

C刘锦藻的《清续文献通考》(乾隆到清亡)(价值很高)

会要体史书(断代的制度史):

A《唐会要》(王博最后补充完整)和《五代会要》(王博)

B宋到清代的官修会要

C后代补做之会要

第四节:《资治通鉴》和通鉴学

一、 司马光和《》

中国史学史纲要(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