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要(2)

时间:2025-04-20

中国史学史纲要

历朝所修“正史”采用的体例。因以本纪、列传为主,故名。便于考见人物活动及叙述典章制度,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始末、因果则不易清楚表达。

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始见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依年月顺序编写,补编年体、纪传体之不足,但对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则无法顾及。

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正史:以君主传记为纳领的纪传体史书。始于《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又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确定以纪传体史书为正史,以诏定为准,二十四史被列为正史。

纲目体:编年体史书之一。始创于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元陈经撰《通鉴续编》等沿用此体。以大字提要称纲,小字叙事称目,每事有一提纲,便于检阅。

第三节

一、 中国史学史的分期

1、 史学界关于史学分期的几种意见

A按照社会形态来划分:如东北师大的高振铎先生,原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半殖

B从史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来着眼:如白寿彝和仓修良等

按照白寿彝和仓修良,以及尹达的说法,将中国古代史学史演变略为五期:

(1) 先秦,为中国史学的形成期。(文、史、义等史学要素的出现,以《春

秋》和《左传》为例)

(2) 秦汉至南北朝,为传统史学运行体制的确立期。(正史体、正统观、

历史学科的观念形成,官私史学并行)

(3) 隋唐至元,这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鼎盛期,同时又是明显的暴露

出其内在的一些危机。(史官修史制度定型化,史学批评规模之确立,

通史观念的成熟)

(4) 明清,为传统史学的衰变期。(经历两次的文化大动荡,官方史学渐

趋衰落,启蒙史学开始萌动)

2、 中国史学演进的基本特点

A传统学发达的内在动力:

(1) 深厚的重史传统(无中断,史官制度)

(2) 重文传统(科举和经学)

(3) 经世传统(政治学功能、社会活动的借鉴功能)

(4) 官私史学双轨并型的发展机制

B传统史学的基本特点:

(1)

(2)

(3)

(4) 博学的内涵,宏大的规模(博学型的史官知识机构,虽已治道为核心,但主通天人之际) 重客观,重史料,重记载,重求是的严谨史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重方法和表现形式(体例) 对世俗政治的强烈依附性。(官本位,重正统、重究治道)

第二章 中国史学史的起源

先秦史学

一、 传说时代的史

中国史学史纲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