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理学(11)

时间:2025-07-12

酶活性增高,使靶细胞对阿片类药物的敏感
性降低。
性降低。
②阿片类药物引起受体分布区神经元部分去极化,使之对抑
②阿片类药物引起受体分布区神经元部分去极化,使之对抑
制性激动剂的非特异性敏感性降低和对兴奋性激动剂的非特异性敏
制性激动剂的非特异性敏感性降低和对兴奋性激动剂的非特异性敏
感性增高。
感性增高。
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回、蓝斑核和脊髓组织被认为是阿片类依
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回、蓝斑核和脊髓组织被认为是阿片类依
赖形成的主要调节部位。
赖形成的主要调节部位。

----------------------- Page 18-----------------------

2.阿片受体后效应机制
2.阿片受体后效应机制
阿片受体后效应:是指受体激动后通过G蛋白系统、蛋
阿片受体后效应:是指受体激动后通过G蛋白系统、蛋
白酶、蛋白磷酸酶、磷酸蛋白、第二信使等细胞内信使系统的
白酶、蛋白磷酸酶、磷酸蛋白、第二信使等细胞内信使系统的
联接,使细胞内效应系统运转的一种慢调节过程。
联接,使细胞内效应系统运转的一种慢调节过程。
近年来,阿片类药物依赖受体后效应机制中的细胞和分
近年来,阿片类药物依赖受体后效应机制中的细胞和分
子与阿片类药物奖赏作用的机制研究较为深入。
子与阿片类药物奖赏作用的机制研究较为深入。
(1)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分子机制
(1)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分子机制
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能提高G蛋白的激活亚单位Ca水平
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能提高G蛋白的激活亚单位Ca水平
及腺苷酸环化酶含量,该酶催化ATP使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
及腺苷酸环化酶含量,该酶催化ATP使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
增高,发挥第二信使作用。
增高,发挥第二信使作用。
cAMP上调使蓝斑核细胞对阿片类长期存在代偿反应,阿
cAMP上调使蓝斑核细胞对阿片类长期存在代偿反应,阿
片类药物通过增加cAMP水平使蓝斑核神经元兴奋性提高。
片类药物通过增加cAMP水平使蓝斑核神经元兴奋性提高。
在长期阿片依赖状态下,上调的cAMP使蓝斑核自发性放
在长期阿片依
赖状态下,上调的cAMP使蓝斑核自发性放
电受到抑制;当撤去阿片类药物时,cAMP水平降低,神经元处
电受到抑制;当撤去阿片类药物时,cAMP水平降低,神经元处
于过度激活状态,发生电生理学上的“瀑布效应”,出现典型的
于过度激活状态,发生电生理学上的“瀑布效应”

法医毒理学(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