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20)

发布时间:2021-06-11

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

课程最终要由学生需要来决定。 人文学科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 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

1、丰富性richness 体现了开放性。 2、循环性recursion 旨在发展能力

3、关联性relation 教育上的关联;文化方面的联系。 4、严密性rigor 意味着一种有意识的企图。

第二节 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一) 特征:

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 (二) 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1、 筛选法(美国加州大学)

预定若干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书面征求有关方面人员的意见;

汇总;依次选出若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 2、 参照法

参考过去的课程目标和其他国家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标准

1、 结构: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 2、 理解和执行 (二)教材 1、 教材的编排 2、 教材的作用 二、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 学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做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有两种理论:在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形式教育论;(训练人的各种官能) 在实质教育基础上的课程论(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 优点:强调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组织 缺点:较少的考虑学科间的相互关系

2、 活动课程(或称儿童活动课程、生活课程、经验课程、设计课程、随机课程) 此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背景是“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优: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

缺: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3、 二者区别

1) 从目的上讲,传统知识经验与获得性经验

2) 从编排上讲,知识的系统性与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 从教学方式上讲,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自主的实践 4) 在评价方面,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