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1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
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一) 教师的职业角色 1、 学习者和学者 2、 知识的传授者 3、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 学生学习的榜样 6、 学生的朋友
以上六个方面比较简单,在此就不展开论述。 (二) 教师的职业形象
1、 教师的道德形象——最基本形象
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 2、 教师的文化形象——核心
教师要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应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 3、 教师的人格形象
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
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
理想教师的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认识对象:概括化的经验体系,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
原因:教学活动的任务;学习时间有限;可缩短不成熟期,今后顺利发展 (二)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三)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 二、学生的地位★★
(一) 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主体地位 (二)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需要教师的指导 知识学习必须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转化;尊
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学生的发展★★★ (一) 学生发展的含义
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
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