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
b)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c)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d)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 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己考] 了解二者的概念
注意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这个概念。
非学校化社会——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他打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
(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 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三)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
间标准)
注意三方面:
1、 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 2、 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 3、 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二)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 法:勒图尔诺 英:沛西·能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