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誊抄笔记(21)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展心理学整理笔记精华版。

问题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行推理还必须掌握类别体系化和序列化等推理规则,童年期儿童具有了掌握基本推理规则的能力。

⑴类别体系化

类别体系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类能力,也称类群集。按类别体系分类,实际上是将子类包含到一个更大、更普遍的类中去的过程,这是类包含问题。

⑵序列化

序列化也称关系群集。序列化主要反映儿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在对称关系中,序列化的演绎表现为:在A、B、C中,已知A=B、B=C,儿童能推论出A=C的结论;在不对称关系中,儿童可以根据A<B、 B<C演绎出A<C 的结论。

分类中的类别体系认知和关系认知中的序列化能力都是思维发展具体运算阶段智慧发展的重大成就,它保证着个体认知活动对分类和关系(序列化)的运算,从而形成童年期这一思维发展阶段的类和关系的逻辑。但是这一时期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活动还不能超越具体事物。

第二节 童年期个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与六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平稳过渡期。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从而进入从对行动性理解向对内部品质理解的发展水平。

就小学阶段整体而言,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不是匀速发展的;发展的趋向从具体向抽象概括水平过渡。

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低年级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高年级的评价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性,并能对自己“一分为二”。

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蒙达·哈特尔(1982)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儿童自我观念的恒常性要到幼儿期末,小学低年级才开始出现,因此小学低年级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较差,到高年级则有明显提高。

总体而言,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是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对权威的认知

达蒙(Damon) 把4—9岁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

水平一: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但到阶段后期开始注重服从权威的

发展心理学誊抄笔记(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