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_线性与倒(9)

发布时间:2021-06-08

6期于海波等: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815

表4各模型的拟合指标

模型χ2df χ2/df NFI IFI TLI CFI RMSEA

零模型 120423.47127594.45

一维模型:3个变量合一 7850.85

1175 6.68

0.940.94 0.93 0.94 0.

102

二维模型:可就业能力与职业探索、主观就业绩效7241.63 1174 6.17 0.940.95 0.95 0.95 0.

088

二维模型:可就业能力、职业探索与主观就业绩效6983.15 1174 5.95 0.940.95 0.95 0.95 0.

086

三维模型:可就业能力、职业探索、主观就业绩效6403.58 1172 5.46 0.950.96 0.95 0.96 0.

073

表5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M SD 1 2 3 4 5 6 7 8 1专业 1.60

0.53

2性别 1.49

0.50

‒0.33**—

3生源地 1.53

0.50

‒0.01 ‒0.12**—

4职业探索 3.37

0.61

0.09*‒0.18**0.02 0.83

5可就业能力 1.57

0.50

0.16**‒0.25**0.10*0.55**0.92

6可就业能力2 0.25 0.32 0.10*‒0.08 0.01 0.04 0.08 —

7主观就业绩效 3.47 0.69 0.10*‒0.28**0.16**0.26** 0.26** 0.050.91

8录用通知 1.54

0.80

‒0.05 0.12* 0.05 ‒0.04 ‒0.02 ‒0.11*0.18**0.82

注:* p < 0.05, **p < 0.01; 专业:1文科, 2理科; 性别:1为男, 2为女; 生源地:1农村, 2城镇;

录用通知:1为1~2个, 2为3~4个, 3为5~6, 4为7个以上。

(0.04, p > 0.05)没有显著相关。这些为验证假设提供了基础。各量表的α系数都达到0.82以上, 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4共同方法偏差

本研究采取两个措施(Podsakoff, MacKenzie, Lee, & Podsakoff, 2003) 控制和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第一, 在问卷调查阶段采取两个办法控制共同方法偏差:多来源数据和纵向调查。首先, 主观就业绩效是由大学生的同学或老师进行他评, 可就业能力、职业探索、客观就业绩效(录用通知书)由大学生自评。其次, 在两个时间点填写问卷, 大学生在第一个时间点填写可就业能力问卷, 两周后填写职业探索问卷和报告录用通知书数。这两个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共同方法偏差。第二, 在数据分析阶段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首先, 根据Harman的单因素检验法(Podsakoff et al., 2003), 把3个变量50个题目一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抽取的第一个因素只解释总变异的28.4% (累积总变异67.29%), 在未旋转的因素结构中也未出现一个共同因素。其次,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表4)一维模型达不到测量学的要求(Bollen,1989), 说明没有一个共同因素出现。这表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是本研究的一个问题。

3.5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的直

接关系

在主观就业绩效方面, 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来分析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的关系(如表6和表7)。第一步, 控制变量(表6 M1或表7 M2), 结果表明性别(‒0.25, p < 0.01)和生源地(0.12, p < 0.01)与主观就业绩效有显著相关。第二步, 可就业能力的主效应(表6 M2或表7 M3)。结果表明,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0.21, p < 0.01)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这验证了假设1a。

在客观就业绩效方面, 按照同样方法分析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数之间的关系(如表6和表7)。第一步, 控制变量(表6 M5或表7 M6), 结果表明, 性别(0.15, p < 0.05)与录用通知书之间有显著相关。第二步, 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数的直接效应(表6 M6和表7 M7), 结果表明直接效应不显著。第三步, 可就业能力平方的主效应(表 6 M7或表7 M8), 结果表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0.10, p < 0.05)。这验证了假设1b。

3.6职业探索和生源地的调节作用

用层次回归来分析职业探索的调节作用(如表6)。在主观就业绩效方面, M4结果显示, 可就业能力与职业探索的交互作用不显著(‒0.06, p > 0.05), 这说明职业探索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这没有验证H2a。同理, 在录用通知书方面, M10显示可就业能力平方与职业探索的交互作用显著(‒0.16, p < 0.05),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_线性与倒(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