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_线性与倒(11)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6期于海波等: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817
显示了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之间的不同关系。
图2 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的倒U型关系:职业探索的调节作用(低职业探索时不显著)
图 3 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的线性关系:生源地的调节作用(城市的不显著)
图4 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的倒U型关系:生源地的调节作用(农村的不显著) 4 分析与讨论
4.1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整合输入视角的三个方面建构了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8因素结构模型, 这是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一个新探索。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 在胜任特征方面, 本研究得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对人(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对事(问题解决、学习能力)两方面的胜任特征, 这与多数文献结果一致(如谢晋宇, 宋国学, 2005; 罗峥等, 2010; 刘小平, 邓靖松, 2009; 宋国学, 2008; 贾利军, 2007)。第二, 在社会资本方面, 社会支持和网络差异这两个维度与Fugate等(2004)的理论观点一致, 但在国内外的诸多研究中, 这两个社会资本方面的因素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中的社会资本体现在亲戚朋友对就业的支持, 以及大学生人际网络的范围大小, 这两方面正好体现了社会资本的两个特征:范围和程度(Leana, & Van Buren, 1999)。这表明本结构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特色, 说明关系和社会资本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价值。第三, 在个性特征方面, 乐观开朗因素与Fugate和Kinicki (2008)、刘小平和邓靖松(2009)、贾利军等(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 本研究得出的职业认同维度与Fugate和Kinicki (2008)、Côté(1997)、罗峥等(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所以, 本研究得出的8维度结构模型, 验证了文献中从资源输入视角对可就业能力三个方面的理解, 也与生涯资本理论(Inkson & Arthur, 2001)一致:生涯成功取决于个体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所以, 本研究的8因素结构模型强调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可能性的个人资源, 这种资源来自于胜任特征、个性特征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
4.2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的线
性和倒U型关系:职业探索与生源地的调
节作用
本研究得出,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但与录用通知书数(客观就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与主观就业绩效的线性关系验证了资源保存理论的观点(Hobfoll et al., 2003):可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资源, 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积极性, 影响大学生求职结果的期望水平, 直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就业绩效。但是,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
上一篇:家电产品设计作业
下一篇:物理化学chap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