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5)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化的作用 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学校文化 1)界说: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 特征: (1) 组织文化; (2) 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 以校园文化为缩影。
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简答)学生文化 1)成因:(个人;学校;家庭;社区) (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 同伴群体的影响 (3) 师生的交互作用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 社区的影响
特征 (1) 过渡性 (2) 非正式性 (3) 多样性 (4) 互补性 (5) 生成性
五、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含义: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表现: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内容的继承 (2)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 (3)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滞后性 (2)超前性 从总体上看,教育与社会发展永远处于不平衡的矛盾之中,改革是取得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对平衡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身体发展是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非认知因素(情感、意志、兴趣、求药、个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有: (1)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 (2)柏拉图(希腊):西方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 (3)弗洛伊德(奥地利):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4)威尔逊(美):基因复制是决定人行为的本质力量 (5)格塞尔(美):强调成熟机制
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2)外铄论: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代表人物有: (1)荀子:性恶论。强调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 (2)洛克(英):白板说:认为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3)华生(美):“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
上一篇:PVC管材生产工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