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15)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率先采用,1903年《葵卯学制》确立。
(简答)主要优缺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5)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6)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2、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一般有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重新编班,内部分组是班内分组。
3、道尔顿制 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年于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目的在于废除传统的由教师系统讲授的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4、设计教学法 杜威首创,后来由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并推广。
5、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方案。确定教学策略的关键是优化教学活动的程序。 基本特征 1、 指向性; 2综合性; 3、可操作性; 4、灵活性
6、教学策略主要类型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内容型策略 是指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这个中心而形成的教学策略。它包括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两种。问题化策略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形式型策略(肯普提出) 形式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小组教学形式。
第九章 德育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形式上说,德育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健教育。
2、德育是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德育的目标的概念:通过德育活动是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达到总体规格的要求。
5、(简答或填空)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形成、发
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我国德育的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6、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日标在德育活动
上一篇:PVC管材生产工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