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11)

时间:2025-04-03

具体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课程目标的特点: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标准。
(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对学生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 对学科的研究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的课程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重在基础) 过程方法目标(重在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在体验与感受)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指课程结构的编制。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社会要求)合科学性(学科要求)合发展性(对象要求)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泰勒原理的影响) 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经验 3组织经验 4评价结果
(四)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其核心是课程设置,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2、课程标准。也称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教科书。即课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第三节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实施 1、概念: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过程结构:安排课程表(原则: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影响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二、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的概念: 2、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改进教学。
3、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
4、课程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
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改革的要点: 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第四节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简答国外课程改革趋势(一)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二)课
程内容日趋综合化 (三)课程形势日趋多样化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科目设置太多;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必修课,轻选修课;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二)简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