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14)

时间:2025-04-22

或地方标准,但对施工现场主要临建设施最小防火间距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2010 年上半年,编制组对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七个区域共127 个施工现场主要临建设施布置及其最小防火间距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 1 不同施工现场的主要临建设施的最小防火间距离散性大; 2 受施工现场条件制约,施工现场主要临建设施的防火间距符合当地地方标准或公安部的管理规定的仅为52.9%。

为此,编制组参照公安部《建筑工地防火基本措施》,综合考虑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及不同施工现场的差异性,确定以不少于75%的调研对象能够达到的防火间距作为本标准的临建设施的最小防火间距。

相邻两栋建筑成行布置时,其最小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山墙外边线间的最小距离。相邻两栋建筑成列布置时,其最小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纵墙外边线间的最小距离。

3.3 消防车道

3.3.1 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的市政道路、临时道路均可兼作临时消防车道,但应符合3.3.2 条的规定。

3.3.2 本条基于建筑高度大于32m 或单体工程占地面积大于5000m2的拟建建筑及栋数超过10栋,且成组布置的临时建筑的火灾扑救需求制定。

3.3.3 本条基于消防车顺利通行和及时扑救施工现场重点防火区域或场所火灾的需求而制定。

4 施工临建设施

4.0.1~4.0.3 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并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4.0.5 宿舍、办公用房是施工现场人员相对集中场所,火灾危害相对较大,故作此规定。

5 在建工程安全疏散

5.0.1 不同施工现场和作业场所,其条件千差万别。安全疏散通道设置的数量、位置及型式应依据疏散人员的峰值,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满足人员迅速、有序、安全撤离火场为原则,进行确定。

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安全疏散通道应尽可能利用在建工程结构已完的水平结构、建筑楼梯。

5.0.2 本条规定是为满足人员迅速、有序、安全撤离火场及避免疏散过程中发生人员拥挤、踩踏、通道垮塌等次生灾害的要求而制定。

疏散通道应具备与疏散要求相匹配的通行能力、承载能力和耐火极限。

5.0.3 施工现场火灾常发生在作业场所,在建工程疏散通道应与同层水平结构同期施工,并与作业面相连接,能满足人员疏散的基本条件。

5.0.4 疏散通道搭设在外脚手架上,外脚手架作为疏散通道的支撑结构,其承载力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疏散通道。

5.0.5、5.0.6 这两条规定是为了让作业人员在紧急、慌乱时刻迅速找到疏散通道,便于人员有序疏散而制定。

装饰装修阶段,在建工程被分隔成若干小空间,通视条件差,因此要求在作业层的醒目

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