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深度解读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 时间为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 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 “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 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 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讲主要内容一、 “十二五规划” 的提出 二、 “十二五规划” 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三、 “十二五规划” 的亮点 四、 “十二五规划” 的意义 五、 “十二五规划” 给大学生就业的思 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 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 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 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一、 《十二五规划建议》及《规划纲要》 的提出
(一)背景 (二)诞生过程
(一)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背景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1、从国际形势看:冷静观察不当 头,韬光养晦有作为(1)一是国际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形 成更多的约束。改革开放的巨大 成就,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 更加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国 际关系更加复杂。中国的迅速崛 起,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扼制会日 益加剧,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担 心也会日益加深,他们会竭尽扼 杀、棒杀、捧杀等各种手段,在 政治、经济、文化、领土、资源、 气候等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发展设 置障碍,使得我国发展的约束因 素更多了,国际环境不是宽松了, 而是更加严峻了。
金融危机 气候变化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泛起对中国的发展形成更 加严峻的挑战。中国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贸 易的格局,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但他们又不甘心看到中国的崛起,把国内的社会 矛盾转嫁到我们头上。于是就挥动国际贸易保护 主义大旗,频频使用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对 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重重障碍。因此,今 后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贸易纷争必 须会由于贸易保护主义而明显增加,这对我国的 发展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
(3)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的发展形成 更大的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日 本、欧盟等国也多纷纷调整国内产业发展 战略和产业结构,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社 会矛盾,美国要把由进口为主的国家调整 为出口为主的国家。显而易见,针对的主 要目标就
是中国。这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 结构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4)气候问题国际化对中国的发展形成严重的制 约。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时期,排 放、环境问题是必然的。但是发达国家利用本国 发展阶段的先发优势,利用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动 权,迫使中国在减排等问题上,与国际接轨,与 发达国家保持相当的标准。我国虽然在节能减排 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但 要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也 是极不合理的。尽管如此,气候问题的国际化趋 势,是严重制约今后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 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 缔约方会议11月29日在 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 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12 月11日凌晨通过“坎昆 协议”(在194个缔约方中 只有玻利维亚反对),并 基本完成气候谈判的有关 组织议程。
2、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看:成绩讲够不忘形, 问题讲透出对策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我国有一 些关键领域和行业、产业的项目已名列国际领 先地位,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我国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人均GDP2010年为4000美元左右(人均国民收 入仍排在世界百位左右)。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十一五”规划《建议》 及《规划纲要》的回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发 展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 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 一番。同时,更加强调增 长的质量和效益,将优化 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 耗作为重要前提,首次明 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要 比“十五”期末降低20% 等约束性指标。
在5年实践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的实现难度远远超出预想“十一五”开局头两年,中国经 济承袭此前连续3年两位数增 长的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 长,2006年、2007年增速都 超过11%,2007年底的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将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基调由上一年的 “双稳健”调整为“一稳一 紧”。 然而,情势瞬息万变。2008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特别 是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明显下 滑,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 击。而汶川地震等特大灾害 的发生,更使中国经济面临 的形势雪上加霜。
中央的及时、妥善应对, 产生了力挽狂澜的效果在此情况下,中央政府果断 决策、积极部署,一年之 内将宏观调控的方向由 “双防”(防过热、防通 胀)调整为“一保一控” (保增长、控物价),进 而又细 …… 此处隐藏:103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2021年中学生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