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_邓中甲讲稿全文(6)

发布时间:2021-06-08

1. 我们现在统帅治法的是治则,治疗原则,不管是扶正祛邪或者平调阴阳,调和气血津液,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等等适合于一切病症所需要的一种指导思想,那这个治则基本上都是

《黄帝内经》里面建立的。

2. 《黄帝内经》归纳了非常多的治法,不论后世总结的哪类治法,如程钟龄归纳的“八法”,或者张景岳归纳的治法“新方八阵”,“古方八阵”里面体现的治法,或者“十剂”里面的

一些治法,几乎在《内经》里都已经提到了,都总结了。

3. 《黄帝内经》的十三方过去认为也是属于经方范围的。认为是最早的方剂。十三方里从剂型、服法以及到它临床使用针对的主治和后世医学运用的意义上看来,都有一定的基础,

一定的价值。虽然方量不多反映出这个时候的用方从剂型、服法上,比《五十二病方》时

期是有进步的。都是经方范围的。

4. 在方剂配伍的基本结构方面,《内经》开始提出“君臣佐使”的理论。提出以 “君臣佐使” 作为组织方剂基本结构的要求。

《黄帝内经》为整个中医理论奠基,此处仅分析对方剂学的联系与贡献。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 1. 在《黄帝内经》对《方剂学》奠定理论基础的同时,汉代《伤寒杂病论》也在医学内部以及外在环境相互的促进下产生了。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当时的《内经》的很多

思想有关。中医藏象学说完全形成也是在西汉后期,阴阳五行学说用到医学上完全成熟也

是西汉。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全球性的那场流行病,在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经

验基础上产生了《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自己承认“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习了《灵》、《素》。在这个前提下,才产生了《伤寒杂病论》。那《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那更

加直接了,首先它建立了治法,辨证。证候的本质是病机,针对病机,产生治法,治法指

导下组织方剂。他说“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就是指治法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和理论、药物

结合,形成理法方药体系,这是一大贡献。

2. 产生了一大批多少年来临床验证行之有效的名方。所以把仲景方称为“经方”。它重方并不多,《伤寒杂病论》后来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合起来去掉重复的才323

方,但绝大多数长期临床运用行之有效,直到现在中医界都非常推崇。

同时,仲景制定了很多基础方,对后世方剂学的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些基础方里

反映了很多配伍的基本结构。我们不光说这些方面临床疗效好,它配伍的基本结构对后世

的影响很大。就象白朮、茯苓的配伍。到宋元时代,产生的以白朮、茯苓配伍的方,仅仅

从比较有名一点的医籍里面来看,就有几百个。都以此为基本结构。从基础的方剂,针对

基础的病机,体现基础的治法,然后是基本的配伍单元。而且,从它的精炼的用药,准确

的用量,也反映出对后世组方配伍规律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这个时代,仲景《伤寒

杂病论》的出现是个大的飞跃。对方剂学的形成和后世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因此人们才

把它叫做“方书之祖”。不是没有道理的。 到这个阶段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点,但并不等于

一切都不用发展。实际上宋元时期产生 “古方不能治今病”的思想、口号,说得是太过了一

点,但也有它的道理。当然这句话出来以后形成的时方派,经方派是在方剂学运用研究中

的两大流派,在运用中甚至有一种互相对峙的情况。应该怎样很好地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后面在讨论到具体的方剂时,一个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也是“方书之祖”,融理法方药为

一体,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很大,到现在运用仍卓然有成效的方剂。

方剂学_邓中甲讲稿全文(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