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5)

发布时间:2021-06-08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用

P117-119: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人际)、群体、自己(自我)的知觉。社会知觉是复杂的社会认知过程,有对人外部特征、人格特征、人际关系的知觉,也有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判断和解释。社会知觉是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社会动机、太对、社会行为都以社会知觉为基础。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a.认知者的经验;b.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c.认知者的情绪。

图式: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图式的作用:影响选择注意;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人际知觉。

P119-121:印象形成的效应: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P43):熟悉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少见的人之间易出现首因效应。2)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像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这是以偏概全的现象,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如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3) 刻板印象:通过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并不会因为新经验而很快改变。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也会让人产生偏见甚至歧视,这是刻板印象的消极性质。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权模式:对他人形成总体印象要考虑积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及各特征的重要性,根据这些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比重,然后将权重与各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权平均);4)中心品质模式: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形成总体印象。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的印象形成。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

印象管理的作用:个体适用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个体为他人、公众、社会所接受,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按社会常摸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4.投人所好。

1994杨国枢:中国人重视的他人是“重要他人”,西方人重视的则是“概括化他人”。

1987黄国光:中国人把面子和尊严联系在一起。面子包括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P122-125: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和努力程度,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是内归因;外因是行为或事件的外部条件如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是外归因。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3.可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