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临证指要 刘渡舟(8)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一观点,为国内大多数医家所赞同。另一派指国内少数医家,亦包括日本国古方派,他们认为仲景辨证提纲不是六经而是阴阳,只要辨出是阴是阳,则表、里'寒、热' 虚,实等情自可迎刃而解。这就在伤寒学上形成了一宗六经,一主阴阳的两种观点。
我们认为(伤寒论)确实有以阴阳为纲之处,如(辩脉法)的。凡脉大' 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可见仲景以阴阳为纲而统摄辨脉之法也; (太阳病上篇)第7条的.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又以阴阳为纲统摄辨证之大局也; (太阳病中篇)第58条的。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 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此仲景又以阴阳为纲概括治疗之大法也。如此看来,阴阳似乎可以代替六经而为(伤寒论)一书之提纲矣。然而,阴阳作为辨治总纲,大则大矣、美则美矣,而其义犹末尽善也。
何以见之? 因为中医阴阳学说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之上的,物有象' 故阴阳必须应象。若应于人,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血为阴而气为阳; 荣为阴而且为阳也。所以(伤寒论)以太阳应膀胱,阳明应胃家,少阳应于胆,……于是六经辨证体系始得以建立。倘无脏腑经络之形客观存在,则阴阳无象可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无法进行辨证论治。可见阴阳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后世医家不识此理,企图把阴阳与六经分开。殊不知阴阳如果没有六经物质基础,则使仲景之辨证论治之道无法进行。
(伤寒论)向有397法之称,若无纲目之制,则读者未有不望洋兴叹。于是仲景锦心绣手,于六经之首各设提纲证以统摄之,开宗明义,提要钩玄,以反映本经病证的脉证特点和主要病机,故为方有执,钱虚白、徐灵胎,柯韵伯等伤寒大家所公认,亦为后世广大学者所遵循。
可惜的是,有的同志由于对提纲证之义不做深入分析,为了否定"提纲"竟提出太阳病提纲未言"发热"二宇从而否定六经提纲理论。可以看出,这些同志对仲景之学,柯琴之注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仲景为何不提发热之底里,则更茫然不解。仲景曾在第三条说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很清楚,他提发热时用"或"字; 提"恶寒”则用"必"字。仲景认为发热乃后现之证,所以,不列入提纲之中。柯琴指出:"太阳为巨阳,阳病必发热,提纲亦不言及者,以始受病,或未发热故也。此言深获仲景之心。
否定提纲说的同志们认为,六经提纲证内容过简,不能概括六经的"所有病证"。这表明,这些同志尚未领会"纲"之概念和意义。.纲"为网上之绳,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凡张网者必先引其纲,方能有条而不紊。纲举而后目张,所谓"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也"。这一道理还是柯琴讲得妙,他说仲景择本经至当之脉证标之,而为六经之提纲也。如果不符合"至当"二字者,则就宁缺勿滥又有何不可? 如果要求所有脉证都在提纲条里一一体现,那还有什么"纲"可言呢?
至于说提纲是研究(伤寒论)的"桎梏",则更是危言耸听。提纲挈领,以纲带目,乃善于文之所为也,焉有反使人愈发湖涂之理?
所以,柯韵伯在强调了六经提纲的意义之后又进一步指出:读书者须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只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柯氏不但举提纲以审病之所在,又能由正面至底面,四旁,分出纲与目的不同层次,提出辨证的具体方法,其体会之深,论述之精辟,令人叹为观止。历史上象柯韵伯这样赞同提纲说者大有人在。他们研治伤寒之学非但未被提纲所束缚,而且各有成绩,铮铮有声,这是有目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