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非常翻译_关于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的文(13)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谢天振 非常时期的非常翻译
有词。
还有一篇苏联话剧《金色的篝火》的译作走得更远,编译者干脆在译文中加上按语。这些按语或直接反驳剧中人物的话,或联系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现实,对苏联领导层大加鞭挞。譬如,剧中主人公、苏共中央委员萨拉托夫在说他从前的师傅、老工人苏什金生活过得不坏时,编译者马上插入一段话,说“这个‘过得不坏’的苏什金是一个被歪曲了的工人形象,它是作者为了掩盖阶级矛盾和美化苏修社会面捏造出来的。”在剧中另一个人物米洛奇卡指责社会上有人“可恶”,“大量地偷,把货物的等级搞乱,八十戈比一公斤的苹果我们要卖一个卢布”时,编译者又插入一段话:“这不是个别人的‘可恶’,因为唯利是图是以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贪婪本性的反映,是你们的国家整个儿改变颜色的必然结果。”
[12]如此等等,成为当代文学翻译史上的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文革”是1976年结束的,距今已经整整33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连同它的许多事件、人物、思想、观念,正渐行渐远,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然而,“文革”实在是中国人民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这笔财富是中国人民用惨痛的经验教训、甚至用了成千上万人的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笔财富,好好利用这笔财富。本文对“文革”期间的文学翻译所做的分析,只是一个非常粗浅的尝试,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金色稻浪今何在》“编者按”[J].外国文艺摘译,1976(8).
[2] 郭季竹.拙劣的寓言,狂妄的野心——评电影剧本《夜晚记事》[A].萨·丹古洛夫等.不受审判 的哥尔查科夫[Z]. 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三年级八、九班工农兵学员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3]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苏联文学研究室.新沙皇为老沙皇翻案的铁证[A]. 萨·丹古洛夫等.不受审判的哥尔查科夫[Z]. 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三年级八、九班工农兵学员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4] 樊益世.“救世主”招牌的背后[J].译丛,1976(2):85.
[5] 出版说明[A]. 法耶斯·哈拉瓦.代表团万岁[Z]. 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阿拉伯语专业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6] 编者的话——写在苏修短篇小说《费多西娅·伊凡诺芙娜》、《小勺子》的前面[A]. 摘译(外国文艺),1976(12).
[7] 樊益世. 新资产阶级分子的自画像——批判苏修剧本《一个能干的女人的故事》[A].武汉大学 《译丛》编译组编. 一个能干女人的故事[Z].译丛(批判材料),1976(1):5.
[8] 入党介绍人“编者按”[A]. 译丛(批判材料),1976(1).
[9] 任犊.在“善”与“恶”的背后——代出版前言[A].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白轮船[Z].雷延中译. 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10] 出版说明[A]. 普拉达·奥鲁佩萨.点燃朝霞的人们[Z]. 苏龄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11] 谢苗·拉什金. 绝对辨音力[Z]. 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三年级师生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1975.
[12] 伊西多尔·什托克. 金色的篝火[Z]. 万山红译.摘译(外国文艺),1976(8):5,29.
·35·
下一篇:高中数学必修四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