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13)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good
【分析】求函数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确定系数m、n的值;已知最大值、最小值实际是就是已知函数的值域,对分子或分母为二次函数的分式函数的值域易联想到“判别式法”。
【解】 函数式变形为: (y-m)x2-43x+(y-n)=0, x∈R, 由已知得y-m≠0 ∴ △=(-43)2-4(y-m)(y-n)≥0 即: y2-(m+n)y+(mn-12)≤0 ① 不等式①的解集为(-1,7),则-1、7是方程y2-(m+n)y+(mn-12)=0的两根, m 5 m 1 1 (m n) mn 12 0
代入两根得: 解得: 或
n 5 n 1 49 7(m n) mn 12 0
5x 43x 1
x 1
22
∴ y=或者y=
x 43x 5
x 1
2
2
此题也可由解集(-1,7)而设(y+1)(y-7)≤0,即y2-6y-7≤0,然后与不等式①比较 m n 6
系数而得: ,解出m、n而求得函数式y。
mn 12 7
【注】 在所求函数式中有两个系数m、n需要确定,首先用“判别式法”处理函数值域问题,得到了含参数m、n的关于y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且知道了它的解集,求参数m、n。两种方法可以求解,一是视为方程两根,代入后列出m、n的方程求解;二是由已知解集写出不等式,比较含参数的不等式而列出m、n的方程组求解。本题要求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理解透彻,也要求理解求函数值域的“判别式法”:将y视为参数,函数式化成含参数y的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可知其有解,利用△≥0,建立了关于参数y的不等式,解出y的范围就是值域,使用“判别式法”的关键是否可以将函数化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例2. 设椭圆中心在(2,-1),它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连线互相垂直,且此焦点与长轴较近的端点距离是-5,求椭圆的方程。
【分析】求椭圆方程,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几何数据a、b、c之值,问题就全部解决了。设a、b、c后,由已知垂直关系而联想到勾股定理建立一个方程,再将焦点与长轴较近端点的距离转化为a-c的值后列出第二个方程。
【解】 设椭圆长轴2a、短轴2b、焦距2c,则|BF’|=a a2 b2 c2
2 a 22
∴ a a (2b) 解得:
b
a c 5
5
∴ 所求椭圆方程是:
x
2
10
+
y
2
5
=1